画史虽非顾虎头,还能满壁写沧洲。
九衢京洛风沙地,一片江湖草树秋。
行数鯈鱼宾共乐,卧看鸥鸟吏方休。
知君定有扁舟意,却为丹青肯少留。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次韵吴仲庶省中画壁》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画史虽非顾虎头,
还能满壁写沧洲。
九衢京洛风沙地,
一片江湖草树秋。
行数鯈鱼宾共乐,
卧看鸥鸟吏方休。
知君定有扁舟意,
却为丹青肯少留。
中文译文:
尽管画史上没有留下虎头的画作,
但仍能在画壁上描绘出沧洲的景色。
九衢京洛是风沙之地,
一片江湖中的草木正处于秋天的状态。
行人们数着鯈鱼宾共同欢乐,
躺下观赏飞翔的鸥鸟,官吏们也休息。
我知道你定会有乘舟出行的意愿,
但因为你钟情于丹青,所以不愿停留太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以次韵吴仲庶所绘画壁为题材。诗人在描述画壁时,表达了对画壁上沧洲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说虽然画史上没有留下描绘虎头的作品,但画壁上仍然能够写满沧洲的美景。这里的虎头是指一种具有威武和雄壮形象的题材,而沧洲则代表了辽阔的自然景色。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九衢京洛,即繁忙的都市和风沙之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江湖上的草木,正处于秋天的状态。这里通过对比城市和自然的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繁华都市的反思。
在下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人们的行为:行人们数着鯈鱼共同欢乐,躺下观赏飞翔的鸥鸟,官吏们也休息。这里通过描写人们的休闲和欣赏自然,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读者的理解和寄托。诗人认为读者定会有乘舟出行的意愿,但因为钟情于丹青(指绘画),所以不愿停留太久。这里诗人用乘舟来象征追求理想和远大目标,而丹青则代表了艺术创作。诗人理解读者的心境,希望读者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能够欣赏艺术、感受自然的美。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们的行为为线索,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同时,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读者的理解也贯穿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寿夭虽云命,荣枯亦大偏。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乾鹊鸣檐,殷勤振、玉人生旦。端巧遇、迎长添线,的堪称赞。律转一阳葭已动,复来七日梅初绽。符义经、□数迓新祺,绵高算。萱春永,斑衣绚。兰房焕,琴声。盎一门和气,流霞深泛。世济忠贞貂珥七,羊登强仕鹏程万。未起家、清赏敌神仙,闲游玩。
春宵短。香闺寂寞愁无限。愁无限。一声窗外,晓莺新啭。起来无语成娇懒。柔肠易断人难见。人难见。这些心绪,如何消遣。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苇丛枯倒蓼花红,小立东湖更向东。委肉本知居几上,翦翎何恨著笼中。一筇信脚乾坤迮,百榼浇愁宠辱空。谁道穷途知旧少,此心念念与天通。
尽是手成持,合得天饶借。风雨于花有底雠,著意相陵藉。做暖逼教开,做冷催教谢。不负明年花下人,只负栽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