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困松柏,风雨乱昏晓。
干戈几时息,年来费天讨。
孤芳如谢安,端恐非小草。
此意谁人知,伊余相自保。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因上人晚菊简魏定父》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进行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荆棘困松柏,风雨乱昏晓。
干戈几时息,年来费天讨。
孤芳如谢安,端恐非小草。
此意谁人知,伊余相自保。
诗意:
这首诗以荆棘困扰松柏、风雨交加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忧虑和困惑。他询问战乱何时能够停息,多少年来一直在为和平而努力。孤芳一词指代自己,作者担心自己会像历史上的谢安一样,成为被时代所抛弃的人物。他表示自己的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而其他人却无法理解。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保护和自处之道。
赏析:
这首诗词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乱世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荆棘困扰松柏,风雨交加的形象,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干戈不息,年复一年的战乱使人民疲惫不堪。通过孤芳如谢安的比喻,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和无奈,担心自己在乱世中会被边缘化和遗忘。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决心保护自己,寻求一种独特的生存之道。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将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对乱世的忧虑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整首诗意味深长,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苍帝妃嫔总素装,胜游常是遍江乡。玉楼谪堕迟归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无门为法门,三关何用立。熟处即难忘,又从这里人。
是非一醉了无余,唯有胸中万卷书。已把人生比蘧传,更将江浦作阶除。欲眠宾客従教去,倒卧氍毹岂暇舒。京洛旧游真梦里,秋风无复忆鲈鱼。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君看十万头颅价,遍地鉏麑欲噬人。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旍旐泱泱。轺轩蔼蔼。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听说西方无量乐。凡夫浅智难图度。随有愿度无不获。何劳萦。珠衣绮馔黄金宅。地似掌平尤广博。八功德水非穿凿。白藕花中胎可托。三生约。如今岂可轻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