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驰三里,萧萧共一餐。
吏方绵礼蕝,公自将诗坛。
隙月窥床近,窗风刮坐寒。
鸦鸣未忍散,端为四并难。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次韵尹少稷察院九宫坛齐宿》
草草驰三里,
萧萧共一餐。
吏方绵礼蕝,
公自将诗坛。
隙月窥床近,
窗风刮坐寒。
鸦鸣未忍散,
端为四并难。
中文译文:
匆匆忙驶三里,
寂寞共食一餐。
官员们仍拘泥于礼仪,
我自己将诗坛抬上。
透过窗隙的月光照在床上,
窗外的风吹得坐着感到寒冷。
鸦儿鸣叫,还不忍心离去,
因为四方的困苦难以解散。
诗意和赏析:
这首宋代的诗词是范成大所作,描述了作者在察院九宫坛齐宿时的心情和感受。诗中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矛盾和思考。
首先,诗的开篇以“草草驰三里”形容作者匆忙而急促的行程,暗示了他在官场中的忙碌和奔波。接着,描述了他与其他官员共进一餐的寂寞和冷清,用“萧萧”一词表达出寥寥无几的景象。
然后,诗中描绘了官员们拘泥于礼仪,而作者自己则将诗坛置于心中,意味着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对自身身份和官场环境的反差,突出了作者对于官场虚伪和局限性的思考。
接下来,通过描写窗外月光透过窗隙照在床上,以及窗外的寒风吹袭,传达了作者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的寒冷和孤寂。这种孤寂感和对外界环境的冷漠,与作者内心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鸦鸣未忍散,端为四并难”,表达了作者不舍离开的情感,同时也点出了四方困苦难以解散的现实。这里的“四并”指的是四面环绕,四方困苦无处可逃,暗示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矛盾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它既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融入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示了范成大独特的思想和才华。
晦庵寄我溧阳书,报道今为建业居。作客遽经三岁久,赋诗应尽六朝余。莫将明月夸鱼目,自昔盐车羡蹇驴。期子归来趁鲜健,老无筋力事犂锄。
花叶自低昂,攀折人不舍。偷实定短人,朔辩愧黄马。
芙蓉开过雨初晴。曲池平。画桥横。耿耿银河,遥下蘸空明。一舸吴松归未得,聊共住,小蓬瀛。问君何事引前旌。趣归程。背高城。鱼鸟三年,谁道总无情。试遣他年歌此曲,应尚记,别时声。
何处春来,试烦君向钗头看。舞翻飞燕。已拂春风面。白玉圆钿,酌酒殷勤劝。深深愿。愿长□健。岁与春相见。
六用门头,力战争夺,钥杀贼阵云横。群魔窜入藕丝孔,竟挽天河洗甲兵。凌烟阁就,汗血功成。高枕圆蒲尘梦破,隔窗幽鸟话升平。灼然如是,千圣同盟。诸禅德,若也脚跟浮逼逼,画堂立变铁围城。
少小有高志,思与古人亲。二十学文史,三十穷典坟。坐观世间事,抱火厝积薪。此心虽炯然,不敢以告人。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