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纷纷共旅亭,归来眼为里人明。
老夫未叹尝三已,吾子何忧取一名。
仁义夙心成自误,文章小道得高评。
曲池远市偏宜暑,携卷同来看月生。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袁畴耕道见贻》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阅世纷纷共旅亭,
归来眼为里人明。
老夫未叹尝三已,
吾子何忧取一名。
仁义夙心成自误,
文章小道得高评。
曲池远市偏宜暑,
携卷同来看月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和袁畴的交往的感慨。诗人在旅途中阅读了很多世事的琐碎,回到家中后感觉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他自称已经是个年老之人,却从未感叹过岁月的流逝。而他的子弟却为了名利而忧心忡忡。晁补之认为,自己一生秉持着仁义之心,却因为误入了小道而导致名利不显。他认为自己的文章虽然在小圈子里得到了高度的赞誉,但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并不为人所知。诗的最后几句则描绘了一个曲池旁的市集,这里因为树荫遮蔽,比较适宜避暑。晁补之邀请袁畴一起带着书卷来此观赏月亮的升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晁补之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袁畴的心境,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薄态度和对仁义道德的坚守。他认为自己虽然在小圈子中有一定的成就,但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名声不显,这也可以看作是对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困境的一种抒发。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一个安静宜人的场景,与前面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自在、远离纷扰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调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思和对名利的淡漠态度。它既有个人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