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想云烟走笔端,夜哦佳制老忘寒。
一时思致追长庆,千载风流识建安。
接武尚稽班玉笋,昂霄终合待金銮。
自怜衰退无新语,捧腹还君醉眼看。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次韵张进彦见寄二首》。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坐想云烟走笔端,
夜哦佳制老忘寒。
一时思致追长庆,
千载风流识建安。
接武尚稽班玉笋,
昂霄终合待金銮。
自怜衰退无新语,
捧腹还君醉眼看。
诗意:
这首诗以王之道的名义,以次韵张进彦的寄诗为题材。诗人坐着思考,想象着云烟飘荡的景象,用笔记录下来。夜晚,他沉醉在美好的作品中,忘却了寒冷的孤独。他一时之间思绪寄托于追逐长庆的欢乐,回忆起千年前建安时期的风采。他期待着接武尚稽班玉笋,昂首上升,最终与金銮合一。他自怜自己的衰退,无法创作出新的诗句,但仍然欣赏着自己创作的作品,让读者一同陶醉其中。
赏析:
这首诗以王之道的名义写作,通过描绘诗人的思考和情感状态,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过去时代的向往。诗人通过坐想云烟、夜哦佳制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创作中的自由和快乐。他将思绪投射到追逐长庆的时光,回顾建安时期的辉煌,表达了对历史的向往和对美好时代的追求。
诗中的"接武尚稽班玉笋,昂霄终合待金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的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接受武尚和稽班这两个文学团体的认可,以此昂首上升,最终获得皇家的赞许。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期待,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
最后两句"自怜衰退无新语,捧腹还君醉眼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我怀疑和自嘲。他认为自己已经衰退,无法创作出新的诗句,但仍然喜欢回味以前的作品,以此来满足他人的欣赏。这种自我怀疑和自嘲的态度,展示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谦逊和对读者的敬重。
整首诗以自我表达和情感抒发为主线,通过对诗人创作状态和心境的描绘,传达了对过去时代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我怀疑和自嘲,展示了他对诗歌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这首诗以简洁明快律动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王之道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