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疏篱竹半侵,枝南枝北弄晴阴。
不因老眼分明见,辜负凌寒一寸心。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赵表之道中见梅之作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自己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近水疏篱竹半侵,
枝南枝北弄晴阴。
不因老眼分明见,
辜负凌寒一寸心。
这首诗词的意境是在一处靠近水边的篱笆旁,竹林稀疏,梅花的枝条半垂过来,东南西北的枝条在阳光和阴影间摇曳。诗人表示自己的老眼已经看不清楚了,无法将梅花的美景分辨得清楚,对此感到惋惜。他感叹自己辜负了梅花凌寒傲雪的一寸心灵。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诗人以自己老去的眼睛作为反衬,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年华易逝的痛惜。同时,诗人通过描述梅花的坚强和不畏严寒的品质,映射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对追求美好和坚守信念的敬佩和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梅花的形象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感伤。这首诗词以淡雅的文学风格和意境,向读者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之美的敏感洞察力,引发人们对自然、时光和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浦口潮来初渺漫,莲舟摇飏采花难。春心不惬空归去,会待潮回更折看。忽然湖上片云飞,不觉舟中雨湿衣。折得莲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
扶藤据几久支离,敢料駸駸迫耄期。面槁自丹天所借,齿摇复住力何施?花前鲸吸犹堪酒,窗底蝉嘶未废诗。浮世极知谁不死,比君终挍几年迟。
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日色间。何事玉郎搜藻思,忽将琼韵扣柴关。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
怪秘阴灵与护持,重丹复碧焕参差。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古道久沦丧,世涂堪痛哭。鸾凤尽收声。豺虎方择肉。君从东方来,求我山北谷。君容一何臞,我发日已秃。衰残两如此,宁不感心目。又还别我去,后期难重卜。握手临路岐,赠言以为祝。一祝宜强饭,二祝宜避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