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赵羽翁秋江杂兴二首》

雁落芦花洲外洲,半川斜日独凭楼。
笛声何处雁惊起,点破清江一片秋。

作者介绍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次韵赵羽翁秋江杂兴二首》

雁落芦花洲外洲,
半川斜日独凭楼。
笛声何处雁惊起,
点破清江一片秋。

这首诗由宋代的诗人于石创作,通过描绘秋江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秋天的深邃之美。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雁群从芦花洲外洲飞落,
太阳斜斜地照在半个江面上。
笛声究竟从何处传来,
打破了清澈的江水,映照出一片秋意。

诗意:
这首诗以秋江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雁群的飞落、太阳的倾斜和笛声的响起,表达了秋天的特殊魅力和独特氛围。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雁群、太阳和笛声的意象,将秋天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勾勒出秋江的宁静和秋天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江的景色和气氛。雁群从芦花洲外洲飞落,与斜斜的太阳投射的光线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笛声的起伏,将雁群惊起的情景与秋江的景色相融合,点破了秋天的气息。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情感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深邃。

这首诗通过对秋江景色的描绘,以及雁群、太阳和笛声的意象,展现出秋天的神秘和宁静。诗人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将自然界的美妙之处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读者产生共鸣。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沉浸在诗意的世界中。整首诗的韵律和意境都相得益彰,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

  • 《对雪》

    谁使霓裳逞细腰,随风尽日袂飘飖。飞花却讶春将遍,舞片还惊易销。看熟似同鸥过渚,兴仙刚道鹤冲霄。吟成谁与相酬酢,赖有疏梅伴寂寥。

  • 《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之九招文举》

    後夜溪山雪,临门望子猷。莫因清兴尽,半道却回舟。

  • 《拟陶体三首其二足答手》

    上下各有分,同质实异支。要用固尔先,当念扶我危。我刖尔独安,何以幸华夷。且愿缩袖间,操执自有时。

  • 《疲兵篇》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 《呈折子明丈十首》

    客舍潭州又一春,花时风雨困频频。欲知夏木扶疏处,好挂陶翁洒酒巾。

  • 《次韵慎思贻二公诵诗》

    西城永夜灵鼍鼓,北寺五更青石钟。九牧何时官事了,三英聊喜故人逢。甲庚定处君无让,蹀躞归时我请从。从却睡魔通夕语,明窗茗粥不体浓。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