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栖奔走不知春,日月无停疾转轮。
尘土强颜成俗吏,林泉放意属高人。
书题缱绻情何切,诗律雄遒语不陈。
引起归心千万绪,向来梦寐几翻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次韵正纪见寄》
栖栖奔走不知春,
日月无停疾转轮。
尘土强颜成俗吏,
林泉放意属高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郭印在宋代所创作的《次韵正纪见寄》。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句"栖栖奔走不知春",描绘了作者在忙碌奔波中错过了春天的美好,暗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叹。"日月无停疾转轮"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如同不停转动的车轮,不论我们是否察觉,时间都在不停地流逝,不可逆转。
接下来的两句"尘土强颜成俗吏,林泉放意属高人",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内心对自己境遇的反思。"尘土强颜成俗吏"意味着诗人已经沉浸于尘世的喧嚣和琐碎中,强迫自己成为一个俗世之人,而"林泉放意属高人"则是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卓越境界的向往。作者对于自己生活中的矛盾和迷茫感到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追求的羡慕之情。
"书题缱绻情何切,诗律雄遒语不陈"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他认为自己在书法创作中缺乏缱绻之情,无法准确表达内心的情感;而在诗歌创作中,他感到自己的诗律还不够雄遒,语言还不能完全表达出他的意境。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的创作能力的挑战和追求。
最后两句"引起归心千万绪,向来梦寐几翻新"表达了作者内心归心众多的思绪和对于梦境的渴望。他的思绪纷繁复杂,而对于梦境的追求则是为了寻找新的灵感和创作的动力。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境遇和创作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迷茫和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高尚和艺术的向往。
秋夜长,秋夜长,风高月落飞清霜。征鸿萧萧度湘水,草木露冷蒹葭黄。铁衣老将尚横槊,胡儿甲马争腾骧。闺中思妇烬银烛,耿耿念远伤肺肠。壮士悲歌扣商角,通夕无寐空凄凉。况是愁人怨遥夜,安得日出升扶桑。
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民氓堕窳怀宽政,吏士因循倚近亲。被水田畴思货种,经冬鳏寡待周贫。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
瓢尊空挂壁,九日若为欢。白发逃无计,黄花开已阑。酒悭惭对客,风起任飘冠。赖有陶翁伴,贫居得自宽。
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大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旋开铁锁粲星桥。快灯市、客相邀。且同乐时平,唱弹弦索,对舞纤腰。传柑记陪佳宴,待说来、须更换金貂。只恐出关人早,鸡鸣又报趣朝。
高秋能叩触,天籁忽成文。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绝群。茅峰曾醮斗,笠泽久眠云。许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漫浪真堪老,君应与我同。旅怀斜日后,闲步淡烟中。有分长为客,无劳问转蓬。不妨留滞好,悟取本来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