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京华鬓已疏,诗颠草圣了无余。
别离菊酒才秋晚,流落椒盘忽岁除。
东阁士应羞哙伍,北山人有约秦书。
草芦十具牛如办,却是求田胜本初。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次韵郑省仓见寄》是宋代诗人方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饱经征途的旅客在京城已经年老,头发已经稀疏。他的诗才如同草圣一般,已经荡然无存。离别之时正值菊花盛开,而他只能独自品尝菊花酒,感叹秋天的降临。他流离失所,宛如一盘散落的椒粒,忽然间岁月又过去了。东阁的士人应该感到羞愧,他们斗志消沉,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北山的人们曾经约定要去秦地,但现在只剩下了空空的约定。草芦之间曾经有十头牛,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但现在只剩下了一片荒凉。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追求田园生活的胜利本来就是最初的目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倦客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旅客在京城漫游多年,他的诗才已然消失,鬓发已经稀疏,反映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诗中的离别和流落则象征着生活的辛酸和无奈。东阁的士人和北山的人们都是曾经怀揣抱负的人,但如今他们都失去了当年的志向和信念。最后,诗中提到的草芦和牛,则是象征着富饶和丰收的希望,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只剩下了一片荒凉。然而,诗的最后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考和领悟,追求田园生活的胜利本来就是最初的目标,这种领悟与现实的落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显示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通过描绘旅客的形象和背后的寓意,诗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和生活无常的感叹,以及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东阁士人、北山人和草芦十具牛的描绘,诗中展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给人以深入的启示和思考。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肇开元圣千年学,曾是吾家七岁童。门户只今须自力,诗书排日看新功。
匣镜三十年,尘暗不复治。停飡且不寐,所思知为谁。宕子不复返,眇在天一涯。绽衣终当组,道远何能持。明明天边月,三五入中闺。念与子欢爱,不得同光辉。寤言相与共,既觉将何依。
天涯春色已平分,桃李阴阴昼掩门。黄素久无人问字,绿醽时有客来樽。栖迟未叹流光远,寂寞远令此道存。珍重故人勤问讯,暮年忧乐任乾坤。
十里曾闻一啸声,当年猿鹤想犹惊。白云不碍青天路,赢得重来摆手行。
床前何必问云何,霜顶谁将手自磨。可是法身真有病,皱眉头处为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