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
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
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
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
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

中文译文:
曾经与子瞻一同到过龟山,
松竹依然是当年的景象。
红印封存咸豉,黄罂分井泉。
在青天下一起拿着拐杖行走,
夕阳下船帆偏向一边。
无限的相思之情,
通过这首新诗句句传达出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致函给友人孙奕的一首联络感情的诗。苏辙和孙奕曾一同游览过龟山,这里的松竹景色仍然如故,勾起了苏辙的回忆。他们之间的友情如同咸豉一样纯真,井泉一样分不开。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苏辙的情感状态。他在青天下拿着拐杖行走,夕阳下船帆偏向一边,这些景象都给人以晚年的寂寥感。然而,他内心中的相思之情却是无限的,他通过这首新诗将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每一句都传达着他对孙奕的思念和友情的深情。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情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心情状态的对比,诗中传达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情厚意。

  • 《明月入我牖》

    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 《宗忠简赠陈秀才诗帖赞》

    赫蹄之纸,幅不盈咫。字杂众体,诗具二美。不轶不毁,相维天只。意质功伟,有志视此。

  • 《表兄峡山萧伯钧至会昌久之以归欤字韵丐诗为》

    久离空向往,重见少相依。款曲论心约,因循与愿违。今逢声气是,但觉鬓毛非。祸患今相问,从此死处归。

  • 《采桑子(秋日丁香)》

    一番飞次春风巧,细看工夫。点缀红酥。此际多应别处无。玉人不与花为主,辜负芳菲。香透帘帏。谁向钗头插一枝。

  • 《鹧鸪天》

    霜雪岩岩百物残。不禁长夜苦漫漫。化工自促归元命,岁德回机养大还。蟠地轴,定天关。玉封琼岛及三山。真仙不管人间世,几见黄尘沧海

  • 《游阳河岸》

    终日游山困,今朝始傍河。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鸟语催沽酒,鱼来似听歌。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