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少年高论苦峥嵘,老孚寒蝉不复声。
目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
功名久已知前错,婚嫁犹须毕此生。
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少年高论苦峥嵘,
少年时得志高谈,却因遭受坎坷和困苦,
老孚寒蝉不复声。
老年时寒蝉不再鸣叫,
目断家山空记路,
视力衰退,家乡的山川只能在记忆中寻找,
手披禅册渐忘情。
手拿着佛经,渐渐忘却了世俗的情感。

功名久已知前错,
追求功名已经知道以前的错误,
婚嫁犹须毕此生。
然而婚姻仍需完成,这是一生中的必须之事。
家世读书难便废,
因家世之难,难以继续读书而只能放弃,
漫留案上铁灯檠。
茶案上留下铁制的灯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和悟性的思考。第一首诗描述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但在经历了坎坷和困苦后,不再如少年时那般有声有色。第二首诗描绘了老年时的寂寞和对过去的回忆,家乡的山川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第三首诗表达了对功名的懊悔和对婚姻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家庭背景对读书的影响。

赏析:
苏辙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他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沧桑,从少年的豪情壮志到老年的寂寞和追忆,展现了岁月对人的影响。诗中表达的对功名和婚姻的矛盾感受,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压力和束缚。同时,诗中对家庭背景对读书的影响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现象。

这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它既反映了个体的困境和无奈,又抒发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整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几个意象的描绘,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蜀桐》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 《寄赠衡州杨使君》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

  • 《次韵李伯纪丞相游贤沙凤池之作二首》

    几日公来浴凤池,蹇驴陪乘偶参差。羁棲自笑卧盘谷,健句争无诵渼陂。世路吹虀无念到,山游啖蔗不言知。袖书倘遂云根长,肯与酸寒郑老期。

  • 《风色》

    风色一以变,林光反不禁。黄姑依淡月,白帝动清砧。万里无家客,孤灯独坐心。予行濡且滞,舟楫岂难寻。

  • 《诗一首》

    食肉遗马肝,未为不知味。食鱼必河豚,此理果何谓。非鳞亦非介,芒否则皮如蝟。见形固可憎,况复论肠胃。

  • 《长亭怨慢·雁》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鍼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