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子瞻锁院赐酒烛》

暮召从容对浴堂,归来院吏写宣忙。
郢醪独赐尊常满,龙烛初然泪有香。
起草才多封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
百官班里听恩制,争诵雄文出未央。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次韵子瞻锁院赐酒烛》是宋代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暮时召见从容进入浴堂,回到府邸,府吏写下公文匆忙。
郢醪美酒单独赐予我,酒杯常常充满,如常鲜美。
龙形的蜡烛刚点燃,泪水似乎有一种芳香。
写起奏章来才多而速度快,抄写员们引吭高声。
百官们在班中聆听恩泽的制度,争相背诵那雄文,宛如汇聚在未央宫。

诗意:
《次韵子瞻锁院赐酒烛》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诗中,主人公从浴堂回到府邸,在府吏的忙碌下,获赠了美酒郢醪。在灯火初明之际,蜡烛的泪水似乎散发着芳香。诗人以此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喜庆气氛。接着,诗人描述了文官们写作奏章的景象,他们工作勤奋,速度很快,声音高亢。最后,百官们在朝廷班中聆听君主的恩泽和制度,纷纷竞相背诵那些雄文,仿佛置身于未央宫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展现了宴会的热闹气氛和文官们的奋发努力。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宴会的细节,如主人公从浴堂归来,府吏匆忙写公文,美酒郢醪的赏赐,以及初燃的龙烛。这些细节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通过描写文官们的工作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勤奋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最后,百官们在班中聆听君主的恩典和制度,表现出对君主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词以宴会为背景,通过宴会的细节描写和对文官们的描绘,融入了诗人对社会风貌和官场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它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朝廷的秩序,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奋发向前、追求卓越的理念。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苏颂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社会生活的感知。

  • 《喜雪》

    阴宰弄精神,空中舞玉尘。入檐灯影乱,折竹晓声频。照幌光侵曙,欺梅气压春。老夫贪快赏,呵冻拂乌巾。

  • 《遣兴》

    老子从来薄宦情,不辞落魄锦官城。生前犹著几两屐,身後更须千载名。楼外雪山森晓色,井边风叶战秋声。一尊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

  • 《七月二十五日为广州蒲涧节巩帅相招坐上默营》

    石激幽泉响,风排古木号。离城未多远,去地不胜高。出处向来误,是非何处逃。安期相领略,回首付儿曹。

  • 《谢王进士惠近作》

    秋入淮乡老,风连塞雁悲。一书烦故书,七字更新奇。我已归帆日,公方客馆时。天涯每相遇,不敢爱于诗。

  • 《深居杂兴六首》

    四壁垣衣钓具腥,已甘衡泌号沉冥。伶伦近日无侯白,奴仆当时有卫青。花月病怀看酒谱,云萝幽信寄茶经。茅君使者萧闲甚,独理丛毛向户庭。

  • 《九月十九夜纪梦》

    堪嗟劫运永嘉末,忽梦清风乾道初。二十年间閒处士,可能身世得同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