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二月三月春,车轮马足飘香尘。
金钱散尽花不见,买得桃李犹非真。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次赵继公得未开牡丹之什》
朝代:宋代
作者:李新
中文译文:
洛阳的二月三月春天,
车轮马蹄飘扬着花香的尘土。
金钱已经散尽,花儿却不见,
即使买来桃李,也不是真正的美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洛阳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虚华的思考和对真实美丽的渴望。
诗中的洛阳二月三月,春天正盛,车轮马蹄踏过花香洋溢的尘土。这一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繁花盛景和热闹繁忙的场景,给人一种生动而活泼的感觉。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描述却带有一丝深沉的思考。诗人提到金钱已经花光了,但花儿却不再出现。这里金钱与花儿形成了对比,寓意着虚华和真实之间的差距。金钱虽然能够买到花卉,但它们却失去了真实的美丽,不再具备花本身所拥有的自然与纯粹。
最后两句"买得桃李犹非真",则更加强调了这种对真实美丽的追求。桃李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美好和寓意的象征,然而诗人却告诫人们,即使用金钱购买桃李,也不能得到真正的美丽。这是对虚假和欺骗的警示,同时也对真实美丽的崇敬。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春天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真实美丽的向往和对虚华的反思。它警示人们要追求真实、珍惜自然之美,并反思物质所带来的虚幻与空洞。
我钻故纸似痴蝇,汝复孳孳不少惩。父子更兼师友分,夜深常共短檠灯。
季鹰满眼杯倾淥,鲁望长吟鬓欲斑。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忘情三十载,曾不厌顽疏。白石能同煮,青山亦共居。猨声依树乐,鸟影入云虚。闻道黄精熟,相呼又荷锄。
塞上早春时。暖律犹微。柳舒金线拂回堤。料得江乡应更好,开尽梅溪。昼漏渐迟迟。愁损仙机。几回无语敛双眉。凭遍阑干十二曲,日下楼西。
朱辂乘时兮出晓烟,飞梁承幸兮斗城边。幔省荫堤兮杨叶闇,星旄藻岸兮物华妍。珠网金铺兮豫章馆,风樯桂楫兮木兰船。象潢仪汉兮澄波远,激水寻橦兮妙戏全。伫帝晖兮凝製跸,人焕衍兮欢心逸。嘉流景兮延迩臣,乐清明兮丽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