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斛龙文鼎可扛,挥毫曾寄碧油幢。
酒兵若有三千崎,肯向诗坛筑受降。
杨冠卿(一一三八~?),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尝举进士,官位不显,以诗文游各地幕府。与范成大、陆游等多有唱和。撰有《客亭类稿》、《草堂集》等。清四库馆臣据旧刊《客亭类稿》巾箱小字本,并补缀《永乐大典》所收诗文,釐爲《客亭类稿》十四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杨冠卿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客亭类稿》爲底本。校以宋刊巾箱本(简称巾箱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津阁本(简称文津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杨冠卿创作的《从郭中隐觅酒併呈张君量》。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找到了一百斛的龙文鼎,可以用来扛起,曾经挥毫寄托在碧油幢上。如果酒兵有三千崎岖之路,它们也愿意来到诗坛上接受降伏。
诗意:
这首诗以酒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酒文化和诗歌的热爱和推崇。诗人借鉴了历史上的典故,通过描述一百斛的龙文鼎和挥毫寄托在碧油幢上的情景,展现了酒的珍贵和诗人的才华。诗人还表达了对酒兵的赞美,将其比喻为三千崎岖之路,意味着酒的独特魅力和对诗歌的认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饱含感情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酒和诗歌的喜爱之情。诗中提到的百斛龙文鼎和碧油幢是象征着珍贵和高贵的物品,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珍视和对酒文化的推崇。挥毫寄托在碧油幢上,更是将诗人的才华与酒文化相结合,强调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才华的流露。诗中的酒兵三千崎岖之路的形象描绘了酒的独特魅力,也暗示了诗人对酒兵的赞美和对诗坛的向往。整首诗以诗人对酒文化和诗歌的赞美为主线,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双峦斗碧,寒玉雕秋壁。两道凝螺天半,横无限、青青色。拍案涛声急。似鼓临邛瑟。窗下镜台鸾去,空留得、春山迹。
山明水嫩。潇洒桐庐郡。极目风烟无限景。说也如何得尽。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借使严陵知道,只应笑问东风。
夷途勿抛控,抛探马多失。挹水勿极量,极量器多溢。安史起天宝,转战竟奔北。辞臣献颂诗,要垂万世则。一字堪白首,大书仍深刻。谁作浯溪图,千里在咫尺。飞湍如有声,旁汇浸层碧。巉绝半岩间,仿佛见鸟迹。不觉加手磨,真恐苔藓没。国姓前后异,天运古今一。向来文武才,坐筹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左学摛文蔼儁声,青云接武二难兄。主知自纪宜三院,使节更持仅九卿。庭下芝兰方竞秀,舍南桃李已成阴。挂冠不待甘泉橐,愁绝高门泪满缨。
狂风暴雨轰霹坜,满庭撼动花狼藉。红红白白已周遮,何劳饭袋重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