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凌洪波。
寻戈刺羣虏。
《从军诗》是一首出自魏晋时期诗人王粲之手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楼船凌洪波。
寻戈刺群虏。
何处春江无月明,
何处扬鞭不四邻?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战士从军出征的情景。楼船高高地驶过波涛汹涌的江河,战士手持兵器,寻找敌军,准备刺杀敌人。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的感受,无论是春季的江河还是四邻之地,都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从军出征的景象,展现了壮士奋勇向前的英勇精神。首句"楼船凌洪波"以四个字勾勒出楼船高耸巍峨的形象,凌驾于波涛之上,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第二句"寻戈刺群虏"表达了战士找寻敌人并刺杀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的节奏明快,行云流水,展现了战士们的果敢行动和坚定信念。
诗人通过"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扬鞭不四邻"这两句,表达了战争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的残酷。无论是春江之上还是四邻之地,战争的阴影都无法消散。这种对战争的揭示和思考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从军诗》展现了王粲对战争的独到见解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充满动荡和战乱的社会背景。这首诗表达了对军人的赞颂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无奈。
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环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溪云起处潮初长,夜月高时人未眠。异日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圆。
一著谗书未快心,几抽胸臆纵狂吟。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沈。岁月尽能消愤懑,寰区那更有知音。长安冠盖皆涂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蛟龙窟宅初无底,神禹难穷浅与深。好把凝流消息子,沛然为雨活丛林。
夹水松篁,一天风露,觉来身在扁舟。桂花当午,雪卷素光流。起傍蓬窗危坐,飘然竟、欲到瀛洲。人世乐,那知此夜,空际列琼楼。休休。闲最好,十年归梦,两眼乡愁。谩赢得、萧萧华发盈头。往事不须追谏,从今去、拂袖何求。一尊酒,持杯顾影,起舞自相酬。
迟日温风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天公已许晴教好,说与鸣鸠一任忙。报事碧鸡坊里来,今年花少似前回。笙簧冷落遨头病,不著梁州打不开。
有叟匿姓名,自号为潜夫。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论。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陶陶乐天和,任性何曾拘。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漫衍虽无家,大方贵无隅。俗人每侧目,订之为狂徒。素隐而行怪,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