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曾许借侬骑,兴到牵来已早迟。
乞与南湖了幽事,白裘乌帽要相宜。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从张子立觅驴二绝》
朝代:宋代
作者:张镃
中文译文:
几回曾许借侬骑,
兴到牵来已早迟。
乞与南湖了幽事,
白裘乌帽要相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从张子立觅驴二绝》。诗中以借驴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期待和对友谊的渴望。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曾多次向某人许诺借驴骑行的情景,但当他兴致勃勃地赶到时,却发现驴已经被牵走了,来迟了一步。这种情节的安排使得整首诗在表面上是关于驴的,但实质上却是在述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和某人一起去南湖,享受幽静的事物的心愿。他乞求着对方能与他分享这个美好的经历。白裘和乌帽是当时士人的标志,也代表了高雅的品味和自我形象的追求。诗人希望与好友一同穿着白裘、戴着乌帽,共同领略南湖的幽静之美,以此来增进友谊。
整首诗以借驴的小事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在表面上看,这是一首简单的描述诗,但其中蕴含了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借驴一事,传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默契和共享美好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文人情怀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日常琐事,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使得这首诗在浅显之中蕴含着深刻的意蕴。
春闺寂寂掩苍苔。风雨卷春回。拟写碧云心事,笔头无句安排。灯昏酒冷,愁牵梦引,直似秋怀。料得酴*知我,枕边时有香来。
赵公邀,吃水饭。颗颗珍珠,料料灵芝蔓。食就圆明生园苑。开阐琼花,不作凡躯楦。合三光,分四宪。壮起精神,宝鼎童儿健。五色霞光同一建。此则充盈,得得平生愿。
春风狂似虎,春浪白于鹅。柳密藏烟易,松长见日多。石崖采芝叟,乡俗摘茶歌。道在无伊郁,天将奈尔何。
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航。宣劝不辞金碗侧,醉归争看玉鞭长。锦囊诗草勤收拾,莫遣鸡林得夜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拄杖子不仁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四圣六凡为刍狗。化育春阳照妪前,摧残霜雪凭陵后。截鹤续凫,折衡剖斗。力尽神疲困壁根,笑破他人口。
把作一片画,晴阴浑不同。不知谁是画,伫立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