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促织》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屏翠幔与秋宜,
得此年年醉不知。
只向贫家促机杼,
几家能有一絇丝。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贫穷家庭中的女纺工,她用尽全力去促使织机快速地织布。诗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赞美。诗中还含有对秋天的描绘,以及对贫穷家庭中的女纺工所处环境的细腻描绘。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个贫穷家庭的女纺工的日常生活。诗中的金屏翠幔和秋宜是对室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秋天的氛围和女纺工在这个环境中的工作状态。诗人通过描述女纺工每天促使织机快速织布而自己却醉心于工作,表达了她对家庭和工作的专注和奉献。她以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创造收入,尽管贫困,但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诗中用“得此年年醉不知”表达了女纺工对工作的专注,她沉浸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她在贫穷的环境下,为了生计而努力工作,也许并不能拥有太多的丝线,但她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这种对劳动的态度和执着,展示了女纺工的勤劳和坚韧精神。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展现了贫穷家庭中女纺工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它既呈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艰辛生活,又表达了对他们劳动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以其朴素而真实的描绘,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劳动者的辛勤和坚韧,以及对贫困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成半醉正陶陶,更用如椽大笔抄。尽得意时仍放手,到凝情处略濡毫。鲁阳却日功犹浅,宗慤乘风志未高。写出太平难状意,任佗天下颂功劳。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嚼蜡光阴无味,旁观世态,静掩柴扉。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耍孩儿】穷则穷落觉囫囵睡,消甚奴耕婢织?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
密密彤云覆地。蓬蓬然、朔风又起。大块呼吸,阳凝阴结,遍四野、玉花呈端。这些意。圣感丰年,显唐虞、再来治世。敬道尊儒修义。崇三教、共同一体。子孝孙贤,臣忠朝正,上下尽成和气。宝鼎内。*炷名香,祝皇王、寿延万岁。
塞云垂地,堤烟重,燕鸿初度江表。露荷风柳向人疏,台榭还清悄。恨脉脉、离情怨晓。相思魂梦银屏小。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尘埃,玉镜羞照。无限静陌幽坊,追欢寻赏,未落人后先到。少年心事转头空,况老来怀抱。尽绿叶红英过了。离声慵整当时调。问丽质,从憔悴,消减腰围,似郎
生民尊祖,时迈造成。江汉拨乱,凫鹥持盈。四诗之道,始于和平。五际之变,通于晦明。宣宥密之基命,敭遹骏之休声。或箴规于阙政,或歎咏于芳馨。
孤城度日宛如年,赖有吾人慰眼前。把酒论文方累月,扬鞭别我遽朝天。长才合赴风云会,新渥行沾雨露边。帝里故人如见问,为言衰悴愈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