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常接羽仪。
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
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
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
欵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
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
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
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
是以守至冲。
《答曹嘉诗》是魏晋时期石崇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曾经常与曹嘉一同担任羽仪职务,共同游历在青云之上。
我们一起推崇儒家的道德教化,使人们的心灵融洽。
我们的声音相互呼应,因此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我们不仅仅在初次相识时互相喜爱,而且在相处久了之后,我们的友情仍然如故。
像孔子一样,不轻视九夷,老子曾去西戎之地。
我们逍遥于辽阔的海角,能够保护君王的身心。
现实世事并非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周公的事业不足以成为我们的梦想。
玄寂的力量使得神灵得以统治,因此我们能够守住至高无上的地位。
诗意:
这首诗词是石崇对曹嘉的回答,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的理念。诗中强调了他们共同推崇儒家的道德教化,以及他们对友谊的珍视。作者通过引用孔子和老子的例子,强调了他们的胸怀和追求的高度。最后,他表达了对玄寂力量的向往,希望能够守住至高无上的地位。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采和追求。石崇通过与曹嘉的交往,表达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友谊的可贵。他们共同追求道德教化,并认为这是维系社会和个人心灵融洽的关键。引用孔子和老子的例子,展示了他们对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崇高追求和胸怀。最后,他们向往玄寂力量的统治,希望能够守住至高无上的地位,表达了对自身追求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儒家思想和对友情、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至高无上地位的向往。通过诗词的表达,石崇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追求高尚理想和价值观的情感。
乾坤开辟,桂林有、元气自来融结。石磴盘空行木杪,天柱屹然中立。窟宅幽深,泉源清远,不是灵神擘。潜通后洞,张刘万古遗迹。输我长剑凌虚,六尘尽扫,银海秋波碧。志气飘飘游物外,惟有清风知得。唤起白龙,护持飙驭,稽首朝金阙。山灵欣喜,紫云已在诗壁。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西掖承休浣,东隅返故林。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道涂行役费光阴,节物还撩一寸心。百尺烟坛上星斗,笑看儿女竞穿针。
君家脉寿张,文气雄一乡。顾我不自武,穷于冻履常。异盼独见嗜,古道无炎凉。忆昨夏季望,南风溪山香。渠渠飞帖盟,伫我高峰行。漓俗非所捉,此味如和羹。寿我醴蘸甲,饫我熬屑姜。别来坐成久,感激时拊床。我耄君亦老,无预世短长。向来尘埃迹,如云风扫将。箪瓢足不足,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