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修廉隅,日日自惊畏。
老夫寄杯酒,狂亦非所讳。
酸咸虽不同,各自有正味。
切莫对痴人,说梦其词费。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答曹元章》是宋代刘过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修身处世谨慎,每日都自我警惕和惊恐。
老夫以酒寄托情感,即使狂放也不需要隐瞒。
酸味和咸味虽然不同,但各自都有其正统的滋味。
切勿对痴愚之人,谈论虚幻的梦想,这样只会白费口舌。
诗意:
《答曹元章》描绘了作者刘过对修身、处世的思考和主张。诗中先生以自省和恐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他对道德和行为的严谨要求。老夫则通过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主张真实表达内心,即使有时候表现得狂放不羁也无需掩饰。诗中提到酸味和咸味,是比喻不同人的性格和品味各有不同,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最后,诗人警告我们不要向痴愚之人谈论虚幻的梦想,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和欣赏,这样的交流只会徒劳无功。
赏析:
《答曹元章》通过对修身、处世和情感表达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诗人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通过自我警醒和反省,追求道德和行为的严谨。同时,他也主张真实表达情感,不要过分拘泥于社会的规范和束缚,即使偶尔表现得狂放不羁也是可以接受的。诗中的酸味和咸味比喻了人们的个性、品味和观念的多样性,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最后,诗人提醒我们要明智地选择交流对象,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与痴愚之人谈论他们无法理解的梦想和抱负。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观点,给人以启发和思索的空间。
三岁别吾弟,今归心始降。从兹得安寝,无梦过重江。预验鹊音喜,行看雁影双。西湖犹可泛,酤酒市羊羫。
不管诗人太瘦生,但念酒徒稀醉眠。凭谁为画毕吏部,缚著邻家春瓮边。
梦到江南梦却回。梦归何处得身归。故溪渌净看凫衣。下到瞿唐春欲杪,桃花香浪渺无涯。三台回望五云飞。
三十年为世,吾今迫六旬。儿时前辈尽,乱后善人贫。未测前途暗,空追往迹陈。所亲化埃土,犹入梦魂频。
送客城西客已远,归路北池接南苑。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软。缭墙朱户谁家园,流水平畦春日浅。禁河分溜一池足,洛圃移花百金贱。飞甍斤斧声未绝,翠柏栽培影初遍。傍人笑指高台处,前年适见荒榛满。金钱力夺天地功,岁月未多风物换。人生富贵无不成,都门坐置山林观。
心佛物兮俱不是,坐断舌头除药忌。横拈倒用总由他,活捉魔群穿却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