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大慈环峰和尚赞》

肚肠深,用白粘贼翳睛药,定沧海舶指南针。
出智门莲化,换人鼻孔。
握大慈苕箒,扫世烟尘。
忘忌讳,绝疏亲。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大慈环峰和尚赞》是宋代释绍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充满了深邃的诗意,描述了和尚大慈环峰的特质和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肚肠深,用白粘贼翳睛药,定沧海舶指南针。
出智门莲化,换人鼻孔。
握大慈苕箒,扫世烟尘。
忘忌讳,绝疏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表达了大慈环峰和尚的非凡智慧和卓越境界。

首先,“肚肠深,用白粘贼翳睛药,定沧海舶指南针”,表达了大慈环峰和尚内心深沉的品性和智慧。他使用了珍贵的药物(白粘贼翳睛药)来疗治人们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就像指南针引领迷航的船只一样,指引人们在茫茫沧海中找到方向。

其次,“出智门莲化,换人鼻孔”,表达了大慈环峰和尚脱离尘世的状态。他超越了凡俗的智慧,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就像莲花从泥土中生长出来一样,摆脱了尘世的纷扰。换人鼻孔的意象则暗示了他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常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

接着,“握大慈苕箒,扫世烟尘”,表达了大慈环峰和尚对世间烟尘的洗涤和净化。苕箒是一种用苕叶编制而成的扫帚,意味着他用大慈悲之心扫除世间的浮尘和烟火,为众生带来清净与安宁。

最后,“忘忌讳,绝疏亲”,表达了大慈环峰和尚对名利和亲情的超脱态度。他忘记了个人的私利和禁忌,超越了亲情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和智慧。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出了大慈环峰和尚的高尚品质和卓越境界。他的智慧和慈悲心使他能够引领他人走向光明,净化世间的浊气和烟尘。这首诗词鼓励人们超越个人的欲望和束缚,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智慧,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慈悲和智慧的核心价值观。

  • 《过蒋学正三径庵》

    纷纷处世羡鸣珂,君隐考盘诗独哦。三径早知皆坦路,一庵聊复障颓波。田园无悔归家晚,松柏存看绕舍多。笑我身闲闲未得,不知何日再相过。

  • 《藤溪怀古》

    小桥流水去茫茫,隔岸何人在一方。传道荆公曾晓渡,天风吹落五更霜。

  • 《山中咏古木》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 《平甫归饮》

    无田士相吊,亦以废燕乐。我官虽在朝,得饮乃不数。诗书向墙户,宾至无杯杓。空取上古言,酬之等糟粕。有如扬子云,岁晚天禄阁。但无载酒人,识字真未博。叔兮归自东,一笑堂上酌。绪余不及客,儿女聊相酢。高谈非世欢,自慰亦不恶。寄言繁华子,此趣由来各。

  • 《庭雨应诏诗》

    出空宁可图。入庭位难赋。非烟复非云。如丝复如雾。霢霂裁欲垂。霏微不能注。虽无千金质。聊为一辰趣。

  • 《西园早梅二首》

    小朵生来便瘦斜,蕊宫桂殿即渠家。只言瘴雨无南雪,为底横横枝雪???。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