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大涤洞》

去县十八里,传名千万年。
三山空隔海,一柱独擎天。
骖驭歌司马,烧丹扣葛仙。
谁云尘俗骨,亦得嗣前贤。

作品评述

《大涤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国辅。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去县十八里,
传名千万年。
三山空隔海,
一柱独擎天。
骖驭歌司马,
烧丹扣葛仙。
谁云尘俗骨,
亦得嗣前贤。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壮丽的景象,描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名为大涤洞。它位于十八里外的县城,已经有千万年的历史。大涤洞与海相隔,周围没有其他山峰,独自耸立于天地之间。诗中提到了骖驭(传说中的神马)歌唱司马(古代官员的职位)的壮丽景象,以及烧丹(制作丹药)时敲击葛仙(指神仙)的场景。诗人认为,即使是凡人的尘俗之骨,也能继承先贤的智慧和灵性。

赏析:
《大涤洞》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象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诗人通过描绘大涤洞的高耸入云、独擎天的形象,展示了山峰的宏伟和不可撼动的力量。将三山隔海的描写与一柱独擎天的意象相结合,给人一种庄严和壮观的感觉。

诗中出现的骖驭歌司马和烧丹扣葛仙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中的神奇和超凡的氛围。骖驭是传说中的神马,歌唱司马则象征着官员的高贵和权力。烧丹扣葛仙描绘了制作丹药的神秘过程。这些场景的描写,给人一种神奇和神圣的感觉,与大涤洞的壮丽景象相辉映。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考。他认为,即使是凡人的尘俗之骨,也能继承前贤的智慧和灵性。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人类智慧和精神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类潜力的信仰和对先贤智慧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壮丽的景象、神奇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自然和人类智慧的伟大。它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和人类的精神追求,引发读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 《寄赠知洋州李泽屯田》

    一种分符命最优,翠微深处是洋州。白云绕座疑山相,红旆随行表郡侯。禅定僧疑陪静话,音声鸟称伴閒游。更输属邑钱希圣,四季花前共倡酬。

  • 《别陈常簿埙五首》

    空言漫浩渺,实行较分寸。为官志何在,监州民可问。以此百纸忠,解彼千里愠。有守矧更贤,往哉同令闻。

  • 《大衍易吟四十首》

    谓今三画卦,不自偶奇生。便指三为八,徒功口舌争。

  •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圜钟为宫]五缜相天,各率其职。司礼兴视,则维荧惑。至阳之精,屈我长赢。于之求之,礼事孔明。

  •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五鬼不害道,含沙非杀身。大和一巨毒,西方无人伦。三圣不复作,谁亨万世屯。

  • 《海棠》

    酷烈复离披,玄功莫我知。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被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岛苏涟水脉,庭绽粒松枝。偶泛因沉砚,闲飘欲乱棋。绕山生玉垒,和郡遍坤维。负赏惭休饮,牵吟分失饥。明年应不见,留此赠巴儿。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