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洪文父问仁二首》

千差万别总成非,谁解回光到隐微。
大路迢迢平似砥,欲归谁不遣君归。

作者介绍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答洪文父问仁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钱时

中文译文:
千差万别总成非,
谁解回光到隐微。
大路迢迢平似砥,
欲归谁不遣君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时的作品,作为回答洪文父亲有关仁义的问题的回复,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思考。

首先,诗人表明了人生众多选择的复杂性,千差万别的情况下,往往难以确定哪个选择是正确的。这种纷繁复杂的人生境遇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其次,诗中提到了"回光到隐微",这是一种希望能够回到本源、追求真实的愿望。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人们常常追寻回归最初的本真状态,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

接着,诗中出现的"大路迢迢平似砥"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曲折。人们在追求仁义之道时,常常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道路漫长而艰险,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最后,诗末提到"欲归谁不遣君归",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仁义的人们的鼓励和赞扬。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高尚品德和追求仁义的人们仍然坚持不懈,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信念。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思考。诗人在回答洪文父亲问题的同时,也展现了对于追求仁义和真理的人们的敬佩和鼓励。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品味和欣赏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独特见解。

  • 《偈颂一百零九首》

    风不来,树不动。沩仰父子,互呈体用。三十乌藤话已行,万牛回首丘山重。

  • 《题凤凰台》

    公子飘然有俊才,此台翻觉在尘埃。江淮浩渺洲渚没,凤鸟寂寥鸿雁来。时事不言惟拄笏,书生无用且衔杯。生平自厌胸中窄,万里霜天一日开。

  • 《到家》

    尘压征裘满,今朝喜到家。牵衣儿欲泪,满地菊初花。瓦甑添蒸芋,铜铛旋煮茶。安贫儒者事,何必恋天涯。

  • 《送张升卿宰新滏》

    官柳叶尚小,长安春未浓。送君浔阳宰,把酒青门钟。水驿楚云冷,山城江树重。遥知南湖上,只对香炉峰。

  • 《书怀四首》

    含笑花开洲上,忘忧草发台边。底事当忧莫忘,忘时便是无天。

  • 《五王夜燕图》

    积善坊中五王宅,重楼复阁辉金碧。大衾长枕共春秋,斗鸡走狗连朝夕。花萼楼前夜开燕,沉水凝烟灯吐焰。列坐申王兴岐薜,让皇降席同南面。昆仑琵琶凉州歌,当时进御染云和。宫声不属商声暴,琵声起少琶声多。独有汝阳知律吕,曾把流离陈明主。他日回銮蜀道中,不教审听铃淋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