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书日日催,处处起尘埃。
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
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
莫道苍苍意,苍苍眼甚开。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大驾西幸秋日闻雷》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江南百姓对唐玄宗安康的祈愿和期盼,以及大自然的变迁和气象的反应。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如下:
军书日日催,处处起尘埃。
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
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
莫道苍苍意,苍苍眼甚开。
诗中的“军书日日催,处处起尘埃”表达了百姓对乱世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日夜接到战书催促动员,战争的硝烟弥漫,尘土飞扬。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江南百姓的期待和祈愿,希望唐玄宗能够带领朝廷早日回归,带来和平与安宁。这种期盼用“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来表达,黎庶指的是百姓,泰指国家安宁。百姓期待着皇帝的驾临,希望国家早日恢复稳定。
诗的后半部分,则描述了大自然的变迁和气象的反应。夏日的收取租税已经减少了,而秋天却突然传来雷声。这表明夏天已经过去,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最后两句“莫道苍苍意,苍苍眼甚开”则是诗人对大自然变迁的赞叹。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将大自然拟作人的形象,形容秋天的天空宽广无垠,对人们的命运和祈愿都早有所知。
整首诗词将百姓的期待与大自然的变迁相结合,描绘了大唐时代人们的苦难和希望的景象,以及自然界对人事的应和。诗意深远,给人以共鸣,也表达了当时社会不稳定的背景。
西风吹起白头波,半夜扁舟掠岸过。不向长桥沽一醉,满天明月奈秋何!
银河络角晚风凉,月入庭除满地霜。夜静老翁閒玉斧,天寒仙子舞霓裳。田家旋斸鸱美,野店新篘绿蚁香。草草杯盘供一笑,暂时耳热发清狂。
扪虱当时颇自奇,功名远付十年期。酒浇不下胸中恨,吐向青天未必知。
诗坛得隽敌无强,独立南丰一瓣香。我欲句中闻妙法,君应肘后出神方。陶鎔景色春长好,流转风光物自忙。珍重三薰更三沐,全胜汤饼试何郎。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八客一道士,临风举茗盏。孔老业不同,同具看山眼。其六惟坤珍,三实吴楚产。稟气殊东西,粹美无可柬。景仙幻斯堂,土阜高{左山右蹇}{左山右产}。飞来九叠云,城阙不可限。泉贝似神助,草棘使鬼划。有官颓厥府,视此得无赧。秘录诵琅函,芳字纪玉版。他时千柱宫,咄嗟了鸠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