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答孔平仲二偈》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龟毛兔角号空虚,
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
灯光何碍也嫌渠。
诗意:
这首诗词以辩论的方式回答了孔平仲提出的两个谜题。诗中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描述龟毛和兔角这两个不实际的事物,表达了对虚无和真实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龟毛和兔角是不存在的,但它们的存在也并非完全不存在。在世间万物中,真实和虚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诗人进一步指出,灯光作为一种光源,虽然可以照亮物体,但它也会因为光线的原因而对某些事物产生偏见。
赏析:
苏辙的这首诗词通过对龟毛和兔角的描绘,以及对真实和虚无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哲学意味的观点。诗人认为,事物的存在与虚无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存在着某种关联和转化。这种思考方式超越了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寓意深远。
诗词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龟毛和兔角。这些虚构的事物象征着人们常常追求的虚无和不实际的欲望。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述,诗人提醒读者要审视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不要过分沉迷于虚幻而忽视真实的存在。
诗中的灯光也具有象征意义,它既能照亮事物,也能产生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是有限的,不能仅凭表面的光芒来判断事物的本质。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呼唤读者要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超越表面现象,追求更深层次的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虚无和真实的探讨,以及对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的思考,呈现了一种深邃的哲学观点。它引发了人们对于世界本质和真实的思考,提醒我们要超越表面现象,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
冬暖熙熙作午晴,红梅花下一壶倾。衰年未夜先思睡,深闭柴门却月明。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烟浦回环几百湾。无人知此橛头船。风露冷,月娟娟。云间一过看飞仙。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城高不可下,永日一登临。曲槛凉飙急,空楼返照深。苇花迷夕棹,梧叶散秋砧。谩作归田赋,蹉跎岁欲阴。
片片归林鸟,微微出寺钟。僧门掩秋色,明月在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