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已过荷花繁,南风入户清而温。
担头有李初入眼,令人引脰怀家园。
三年为客在两处,李熟未果登清樽。
翻思整冠诚可乐,何苦鑽核辄不存。
急宜买冰致凝壈,全胜汲井供潺湲。
小床方簟嚼春雪,一实自可轻璵璠。
扁舟行逐东南奔,回首稻粱江上村。
相欢孰若弟与昆,古来唱和须篪埙。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大粱食李有感呈彦时兄》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乡愁和家乡美好回忆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葵花已过荷花繁,
南风入户清而温。
担头有李初入眼,
令人引脰怀家园。
三年为客在两处,
李熟未果登清樽。
翻思整冠诚可乐,
何苦鑽核辄不存。
急宜买冰致凝壈,
全胜汲井供潺湲。
小床方簟嚼春雪,
一实自可轻璵璠。
扁舟行逐东南奔,
回首稻粱江上村。
相欢孰若弟与昆,
古来唱和须篪埙。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诗的开篇,描述了葵花已凋谢,而荷花盛开的场景,以及南风轻柔地吹进屋内,给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感觉。这里葵花凋谢和荷花盛开可以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暗示着岁月的变迁。
接着,诗人提到他眼前出现了一个担子,上面扛着李子。这个场景勾起了他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使他的心情变得愉悦和温暖。这里的李子可以视为家乡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然后,诗人提到他已经作为客人在他处居住了三年,但是他对家乡的思念依然未曾消散。他希望在品尝李子之前,能够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同分享。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和对归乡的期待。
随后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状的思考。他认为,重新整理衣冠,回到家乡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为什么要将李子剖开,而不是保存完整呢?这里的李子不仅可以代表家乡的味道和记忆,也可以象征着诗人对过去的珍视和回忆的保留。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急需购买冰块来保持李子的新鲜,以及汲井取水供给清凉的感觉。这里冰块和清水可以视为对家乡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和舒适生活的追求。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躺在小床上,享受着春雪的滋味,以及一个李子的轻盈和珍贵。这里的小床、春雪和李子都是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李子、冰块、清水等物象的运用,抒发了对家乡味道、记忆和舒适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情感细腻地渗透在自然景物之中,给人以亲切而温暖的感受。通过这首诗词,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情感的真挚和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谁使霓裳逞细腰,随风尽日袂飘飖。飞花却讶春将遍,舞片还惊易销。看熟似同鸥过渚,兴仙刚道鹤冲霄。吟成谁与相酬酢,赖有疏梅伴寂寥。
後夜溪山雪,临门望子猷。莫因清兴尽,半道却回舟。
上下各有分,同质实异支。要用固尔先,当念扶我危。我刖尔独安,何以幸华夷。且愿缩袖间,操执自有时。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客舍潭州又一春,花时风雨困频频。欲知夏木扶疏处,好挂陶翁洒酒巾。
西城永夜灵鼍鼓,北寺五更青石钟。九牧何时官事了,三英聊喜故人逢。甲庚定处君无让,蹀躞归时我请从。从却睡魔通夕语,明窗茗粥不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