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大暑戏赠希古》是张耒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去年挥汗对淮流,
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
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
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
一挥百盏不言休。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大暑时节为背景,作者与朋友希古一起闲逛,表达了对友情和逍遥自在生活的赞美。诗中描绘了作者与希古在去年一起流汗的情景,寒暑交替不断循环,但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却如此短暂。土地的湿润不妨碍人们享受避暑的乐趣,热火在流行中逐渐向清秋过渡。诗中还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白发难以相笑,观庙也变得冷清,但对于闲适的生活和旅游依然心存向往。最后,作者提到在喝酒时只怕夸夸其谈,但一挥手,百盏酒杯相交,却无需多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暑时节的景象,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和对友谊、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如挥汗对淮流、土润、火流行等,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词富有生动感和画面感。作者通过对时间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和对时光的珍惜。最后两句以喝酒为象征,将友情和欢乐融入其中,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张耒对友情、自由和逍遥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慕膻高举兴何穷,秋在黄芦叶里风。已慢示明如蹈火,白云深处见岩翁。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观有明皇碑,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
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七月八月{左禾右罢}稏红,一家往往收千钟。行人叹息风土好,居人生计何草草。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与君道。君不见屯军十万如貔貅。椎牛酾酒不得饱,飞芻挽粟无时休。禾稼登场虽满眼,十有八九归徵求。军
扬雄老病久思归,家在成都更向西。邂逅王孙驰驿骑,丁宁父老问耕犁。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驷星初皙皙,葭菼复苍苍。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西山好,西山好,天开画阁胜蓬岛。千峰尽头地脉舒,万顷如掌湖光抱。清风佳月自时节,暖翠晴岚互昏晓。逢人大观夙契心,小筑数閒谋退老。欲归去来不由身,妙庄严域须手了。平平稳稳经理去,纖纖悉悉工夫到。栋宇峥嵘巾笠凑,钟鼓震撼钵盂饱。今日何日满十分,是空非空归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