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王去非觅柳栽》

不惜柔条折赠君,与君分占万象春。
祗愁五柳门前景,不称三槐堂里人。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答王去非觅柳栽》是刘宰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惜柔条折赠君,
与君分占万象春。
祗愁五柳门前景,
不称三槐堂里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王去非的回答。作者表示愿意不惜折断垂柳的柔条来赠送给王去非,与他一同分享春天的美好。然而,作者却忧心忡忡地感叹五柳门前的景色无法与王去非的身份地位相称,因为王去非身居三槐堂,其地位和身份高于五柳门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词的前两句写出了作者对王去非的深情厚意,不惜折断垂柳的柔条来赠予他,共同分享春天的美好。这里的柔条折赠,不仅代表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也象征了友谊的珍贵和牢固。这种友情之于作者来说,如同万象春的美妙一样,是无价的。

然而,诗词的后两句却展示了作者的内心忧虑。作者感叹五柳门前的景色无法与王去非的身份地位相称,暗示了王去非的高贵和尊贵。五柳门作为普通百姓所居住的地方,与三槐堂作为官宦人家的居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在这里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等级和身份差异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景色和身份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社会差异的思考。这种思考和感慨是宋代士人常有的情怀,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

  • 《寄题林景思雪巢六言三首》

    万境人踪尽绝,百围天籁都沉。惟余冷淡生活,时复捻髭冻吟。

  • 《古柏》

    不训威音劫外春,错将西祖意瞒人。纷纷多是寻枝叶,谁向枯椿透法身。

  • 《句》

    一溪晓绿浮鸂鶒,万树春红叫杜鹃。

  • 《题桃源手卷》

    种柳栽桃总是春,兴亡千古一沾巾。只评隐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亚人。年号记曾题甲子,儿孙肯使识君臣。南阳高士空遐想,不向柴桑去问津。

  • 《题润州金山寺》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 《赠施仙姑》

    缥缈吾家一女仙,冰容虽小不知年。有时频夜看明月,心在嫦娥几案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