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
胜处何须吴越,随方亦有游朋。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过山光欲溜,
寒来水气如烝。
胜处何须吴越,
随方亦有游朋。

中文译文:
雨过后山的光芒欲要溜走,
寒意来临,水气如同蒸汽。
胜景何必局限于吴越之间,
无论身处何方,总有游伴相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景色的变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首先描述了雨过之后山上的光芒即将消失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幻。接着,他描述了寒意来临时水气像热气腾腾的样子,展现了气温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胜景并不局限于吴越地区(指江南地方),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欣赏到美景。他强调无论身在何处,总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而行。这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赏析:
该诗采用了六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四个字,行云流水,意境流转自然。通过描述雨过山光和寒来水气两个景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以自然景色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对人际关系和友谊的思考。

诗中的胜处指的是美景,诗人通过"吴越"这一地名来代指江南地区,意味着那里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但他用"何须"表达了他的观点,即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地方才能欣赏到美景,无论身处何方,都有可能遇见美丽的景色。这种思想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给人以自由、开阔和豁达的感觉。它向人们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即无论身在何方,都应该欣赏自然之美,并珍惜与朋友共同分享美好时光的机会。

  • 《湖州韩使君置宴(一作陪韩中丞宴不饮酒)》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 《溪涨》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 《红梅篇》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

  • 《鹧鸪天(靖州江通判埙生日)》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 《君实不饮酒栽菊诗以间之》

    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糍,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竹。

  • 《孟子·仁者人也》

    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