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扶日行黄道,乘云上紫微。
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
布德刑开网,和戎戢武威。
要知怀惠处,行路涕交挥。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抒发对大行皇太后的敬悼之情,表达了对她在世间所展现的高尚品德和伟大成就的赞颂。

诗中以扶日行黄道、乘云上紫微的意象,描绘了皇太后的崇高地位和神圣使命。扶日行黄道象征着她在人间化身,引导众人走向正确的道路;乘云上紫微则表达了她的尊贵和高远。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皇太后的感激之情。诗中提到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暗示皇太后以身体力行,勤勉谨慎,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布德刑开网、和戎戢武威揭示了她在治理国家和平定战乱中的英明决策和威仪风范。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皇太后的深深怀念和敬爱之情。要知怀惠处、行路涕交挥,表明诗人对皇太后的德政和恩泽铭记在心,并在离别时流露出悲伤的泪水。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抒发,展示了陈师道对大行皇太后的崇敬和感慨之情。同时,通过对皇太后的品德和功绩的赞美,诗人传递了对高尚道德和智慧统治的渴望,以及对帝王治国理念的称颂。

  • 《句》

    此堂纵逐人俱废,亦有阳冰篆字存。

  • 《送王颖叔分教山阳》

    向来肉食昧远谋,坐谈欲复千古仇。良平不逐胜诡游,毛锥竟作书生羞。楚山苍苍楚水流,甲光向日金鳞稠。酒阑一笑看吴钩,将军意气倾九州。先生身短智则修,百鍊可使绕指柔。安边端藉帷幄筹,泮宫还献馘与囚。英声南来动冕旒,貂蝉未必生兜鍪。

  • 《送徐巢友还山》

    吾庐在空山,户牖白云满。有树常谡谡,余花亦纂纂。城市不可居,昼夜一何短。卖药挂驴背,行歌去人远。日落深涧中,洗足春泥暖。

  • 《匈奴歌》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 《汉阳即事》

    楚国千里远,孰知方寸违。春游欢有客,夕寝赋无衣。江水带冰绿,桃花随雨飞。九歌有深意,捐佩乃言归。

  • 《逃禅便面》

    姑射吸风仍饮露,洛妃习礼更明诗。梅花浑不施朱粉,直以天香与雪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