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大雪苦寒五更无睡枕上成两篇》

大雪人迹绝,衡门闭不知。
寒城悲角迥,幽谷晓鸡迟。
岁月去如失,穷通默自知。
但知饱寝饭,天道两无私。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大雪苦寒五更无睡枕上成两篇》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雪人迹绝,衡门闭不知。
寒城悲角迥,幽谷晓鸡迟。
岁月去如失,穷通默自知。
但知饱寝饭,天道两无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大雪天气下的苦寒景象,以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思考和感悟。大雪纷飞,人迹罕至,作者的衡门紧闭,不知外界的情况。在这个寒冷的城市里,悲伤的角声回荡在远处,幽谷中的鸡鸣声也显得迟缓。岁月如流水般逝去,作者感到时光的流逝就像是失去了一样,但他默默地明白了贫穷和富裕的真相。他只知道满足于饱食和安稳的睡眠,相信天道是公正无私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大雪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孤寂。通过描述衡门紧闭、人迹绝迹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大雪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无奈。同时,诗中的悲角声和晓鸡迟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他认为满足于基本的需求,相信天道是公正的,是一种智慧和境界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示了诗人对贫富差距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诗词的语言简练而有力,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 《游庐山山阳七咏 开先瀑布》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 《陌上赠美人(一作小放歌行)》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 《道室杂咏》

    精神有限惟当啬,造化无心不汝私。此事安须知决择,鸡鸣勿後老人期。

  • 《閒吟》

    千首诗轻万户侯,富如猗顿亦何求。六义中间有至乐,不须苦作楚人骚。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器宇廓落,形像乾枯。一点彻灵府,万年空劫壶。青原门下识麟角,黄檗床头捋虎须。死中还活兮活中还死,无中却有兮有中却无。

  • 《杜陵秋思》

    南望商於北帝都,两堪栖托两无图。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一杯渌酒他年忆,沥向清波寄五湖。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