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作交游山作宾,道心为主自安贫。
柴门无钥见同物,竹帛有名终累人。
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
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答友人》是宋代陈普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清贫自足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名利之事的淡漠。
译文:
云作交游山作宾,
道心为主自安贫。
柴门无钥见同物,
竹帛有名终累人。
绿水一潭澄静性,
青山万叠裹闲身。
纷纷望拜马蹄下,
不见胸中万斛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陈普对于宁静淡泊、追求道心的生活态度的回应。诗中以云作交游、山作宾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诗人以道心为主,自我安慰贫困的生活。他提到柴门无钥,是指他家贫无法锁门,因此他见到的都是与他一样的贫困之物。而竹帛有名终累人,表示追求名利之事只会使人陷入无尽的忧虑和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绿水一潭澄静性,青山万叠裹闲身”描绘了诗人的心境。绿水潭澄清而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平和和安静;青山万叠则象征着自然的美好景色,将诗人的身心裹住,使他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
最后两句“纷纷望拜马蹄下,不见胸中万斛尘”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态度。纷纷望拜马蹄下,形容众人寻求名利的场景,而诗人却不见胸中万斛尘,意味着他内心没有对名利的渴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追求清贫和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于名利的淡漠和对于自然的热爱,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超脱。整体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和禅意,使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废寺连荒垒,那知见子真。关城夜有雪,冰渡晓无人。酒里唯多病,山中愿作邻。常闻兄弟乐,谁肯信家贫。
不进一二日,不见已想思。况复闭关久,杳无携手期。清谈胜妙药,高韵敌凉飔。愧乏机云美,虚承青眼知。
照水羞见影,汲水嫌手冷。闲立梧桐阴,乌啼秋夜永。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