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

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
但知潇洒疏朝市,不要崎岖隐姓名。
尽日观鱼临涧坐,有时随鹿上山行。
谁能抛得人间事,来共腾腾过此生。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觉浮云无所著,
心同止水有何情。
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尽日观鱼临涧坐,
有时随鹿上山行。
谁能抛得人间事,
来共腾腾过此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诗人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浮云一样,没有真正的着落,而他的内心却像止水一样宁静。他只知道自己潇洒地行走于繁华的朝市之中,不愿意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也不愿隐藏自己的身份。他整日坐在涧边观赏游鱼,有时也随着鹿上山行走。他希望能够抛开尘世的琐事,过上轻松自在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宁静自由的追求。他不愿意被尘世的琐事所困扰,而是希望能够像观赏鱼儿一样安静地坐在涧边,或者像随着鹿一样自由地行走在山野之间。

诗中的“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表达了诗人对身体和内心的感受。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像浮云一样没有着落,没有真正的归宿;而他的内心却像止水一样平静,没有波澜。这种对身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尘世的欲望。

诗中的“潇洒疏朝市,不要崎岖隐姓名”表达了诗人不愿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的态度。他选择潇洒地行走于繁华的朝市之中,不愿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愿过着被世俗束缚的生活。这种态度展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诗中的“尽日观鱼临涧坐,有时随鹿上山行”描绘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他整日坐在涧边观赏鱼儿,享受宁静的时光;有时也随着鹿一起上山行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让诗人感到满足和快乐。

最后两句“谁能抛得人间事,来共腾腾过此生”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琐事的抛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抛开尘世的烦恼和纷扰,过上轻松自在的生活。他渴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享受自由,追求内心的升华。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追求宁静、追求自由的内心追求。这首诗词传递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生活态度,以及追求内心自由和宁静的渴望。

  • 《生查子》

    妾情歌柳枝,郎意怜桃叶。罗带绾同心,谁信愁千结。楼上数残更,马上看新月。绣被怨春寒,怕学鸳鸯叠。

  • 《别内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 《白露日独立》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 《送僧归护国寺》

    京尘拂尽一囊轻,归思飘然入杳冥。五两风高飞榜急,八重山秀倚天青。供花林鸟窥禅熟,闻呪潭龙起蛰醒。他日可容攀社侣,篮与终待叩松扃。

  • 《陪姚合游金州南池(一作金州夏晚陪姚合员外游南池)》

    柳暗清波涨,冲萍复漱苔。张筵白鸟起,扫岸使君来。洲岛秋应没,荷花晚尽开。高城吹角绝,驺驭尚裴回。

  • 《晚步阡陌见水珠逡逡上沿苗叶月华露彩相映清》

    水珠卷苗叶,夕气转阴机。浩露添璀璨,明蟾坐发挥。静窥关物理,行拂上人衣。除却长沮伴,能知此竟稀。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