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时不可状,似是秋兰清。
急著无近色,静嗅有馀馨。
饥来食杞菊,不愿生鹅腥。
长安三市里,杳杳一鸿冥。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答张以道》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时不可状,似是秋兰清。
急著无近色,静嗅有馀馨。
饥来食杞菊,不愿生鹅腥。
长安三市里,杳杳一鸿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的“君时”指的是时光的变迁,它无法被具体描述出来,就像秋天的兰花一样清雅而难以捉摸。诗人认为,人们过于追求外在的华丽与繁杂,却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香气。他提到自己在饥饿时只想吃杞菊这种素净的食物,不愿意品尝油腻的鹅肉。最后一句“长安三市里,杳杳一鸿冥”描绘了长安城中人们的喧嚣与匆忙,而诗人却感到遥远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纷繁世俗的反思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秋兰、杞菊、鹅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素净、宁静之美的向往。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内心与外部环境的不同,以及对繁华喧嚣的拒绝态度。最后一句中的“长安三市里,杳杳一鸿冥”通过对城市喧嚣与个人孤寂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远离尘嚣的心境。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繁华的抵制,展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这种思想境界也是宋代文人士人追求的一种审美价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地和思考人生的意味。
天边新月覆双弯,翠斂云浓特地寒。我意两山皆土木,诗人浪作有情看。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律穷方数寸,室暗在三重。伶管灰先动,秦正节已逢。商声辞玉笛,羽调入金钟。密叶翻霜彩,轻冰敛水容。望鸿南去绝,迎气北来浓。愿托无凋性,寒林自比松。
相逢何事且徘徊,泽国桃花岸岸开。见说衡阳南去路,秋深无雁寄书来。
胡雁向南飞,明妃西嫁几时归?胡酥入馔捐汉食,胡风中人裂汉衣。胡音不通言语译,分死薄命穹庐域。君不见越中美人嫁姑苏,敌国既破还陶朱。嗟嗟孤冢黄草碧,祗博呼韩双白璧。
翠微高处渺青烟,知子机藏辟谷坚。丹鼎铅砂勤火候,溪云岩谷傲松年。潭龙掣雹深渊底,崖虎风生迥洞边。径已苔蒙人未履,昂霄足蹑斗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