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儒学经经不明,腐儒欲耕无地耕。
读书耕田两无成,不如相随剧孟辈,博钱吃酒洛阳城。
《大醉后率尔(三首)》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腐儒学经而没有真正理解的失望,以及对读书和耕田两者都无所成就的无奈感叹。诗人认为与同辈相随,尽情享受酒宴和洛阳城的繁华,不如追随剧孟辈的生活方式,广泛博取财富。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大醉后率尔(三首)
腐儒学经经不明,
腐儒欲耕无地耕。
读书耕田两无成,
不如相随剧孟辈,
博钱吃酒洛阳城。
译文:
在大醉之后自由随性地(三首)
腐儒学经却不明了,
腐儒欲耕田却无地可耕。
读书和耕田两者都没有成就,
不如与剧孟辈相随,
广泛博取财富,畅享洛阳城的繁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袁凯对腐儒学经而没有真正理解的失望。腐儒指那些只空谈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行动的儒学者。他们虽然学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袁凯认为他们像是研究农耕技术的人却找不到土地耕种一样,学了很多却无处施展。
诗人进一步表示自己读书和耕田两者都没有取得成就。这可能意味着他在学业和农耕方面都没有获得理想的成果。面对这种无望的局面,他提出了与剧孟辈相随的建议。
剧孟辈指的是剧作家和曲艺表演者。与腐儒相比,剧孟辈是那些在戏剧和娱乐领域有所成就的人。诗人认为,与其继续追求学问和土地,不如与这些剧孟辈一起,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广泛博取财富来享受洛阳城的繁华。洛阳是明代的重要城市,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以其繁荣和富饶而闻名。诗人认为,通过博取财富并尽情享受洛阳城的繁华,比腐儒的学问和自己的努力更有意义。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海无涯、苦学无功的无奈和对于物质享受的向往。它揭示了一种对传统学问的怀疑和对享乐主义的倾向,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对儒家学问的质疑和对物质欲望的追求。
夜语翻千偈,书来又一言。此身真佛祖,何处不羲轩。船稳江吹坐,楼空月入樽。遥知思我处,醉墨在颓垣。
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风经树杪声初紧,月入门扉影正方。一世不知谁後死,四时可爱是新凉。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官闲吏归早,岁晏寒欲盛。槐稀庭日多,鸟下人语静。幽花破寒色,过雁惊秋听。酒贱莫厌沽,北风行欲劲。
穑斋主人嗜泉石,一舸来家楚江侧。水光山色晴逼人,中有轩窗更清绝。汲泉为池良不恶,坐见涟漪照金碧。匳开宝鉴大如许,月堕冰轮光欲溢。何须泰华寻玉井,谩说仇池有仙穴。个中风露无处著,长为照华洗炎热。嗟予疎懒真成癖,想像哦诗竟何益。安得身为穑斋客,醉卧池边听锦瑟。
使君袖里玉渊虬,曾截蛮江江上流。海立山摇三尺外,风盲雨怪一时休。民元不许佩牛犊,客政何刀弹蒯缑。遮莫尘清便回使,青山犹赦郅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