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
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
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噩,高宗绍兴进士,歷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爲老夫听爲韵奉别沔鄂亲友》)。孝宗淳熙间客湖南,识闽清萧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与白石洞天爲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其卒年约爲宁宗嘉定十四年。夔诗词均自成一派。诗格秀美,爲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繫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干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待千岩》是宋代诗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待千岩
搴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
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
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
译文:
抚摩衣裳,眺望洞庭湖,目光穿越天际的一角。
初次离别并不十分忧伤,久别才觉得思念油然而生。
准备写信虽然有纸笔,寒冷的雁儿却不肯停歇。
芦花等待着传递消息的音讯,奇怪地,北风变得狂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洞庭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情感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人站在洞庭湖畔,眺望湖的辽阔,目光跨越苍穹,仿佛能看到远方的天角。他初次离别时并没有太多的忧伤之情,但是久别之后,思念之情才渐渐涌现。
诗中提到了作笺和寒雁,作笺是指写信,寒雁则象征着远方的亲友。诗人准备写信给远方的亲友,然而寒冷的雁儿却不肯停留,暗示着诗人的思念无法传达,远方的亲友无法得知他的消息,增加了诗中的离愁别绪。
最后两句诗中提到了芦花和北风。芦花是指生长在湖边的芦苇,而北风则是指寒冷的风。诗人将芦花比喻为等待传递消息的媒介,而北风则变得异常恶劣,使得消息传递变得困难。这种怪异的现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洞庭湖畔离别时的情感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象征手法,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童去鹤归迟,青山皓首期。池塘圆草梦,家世受梅知。拂石和云卧,分鱼换米炊。人生裁足耳,舍子更其谁。
谁解西回沧海波,且听白苎数声歌。人生所得只如此,世事到头无奈何。酒海莫教空濩落,金堆安用郁嵯峨。古今共是一丘土,只有刘生得计多。
太平时世园亭内,丰稔岁年村落间。情味一般难状处,风烟草木尽闲闲。
水收霜落云中早。群雁云中道。夜来明月过西山。料得水边石上不胜寒。黄尘堆里人相看。未惯云林眼。当年曾说探崆峒。怕有黄庭消息寄西
人似飞花去不归,兰昌宫殿几斜晖。百年只有云容姊,留得当时旧舞衣。
展颦蛾。抹流波。并插玲珑碧玉梭。松分两髻螺。晓霜和。冻轻呵。拍罢《阳春》《白雪》歌。偎人春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