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梦残妆惨别魂,白头词苦怨文园。
谁容五马传心曲,祇许双鸾见泪痕。
易变肯随南地橘,忘忧虚对北堂萱。
回文信断衣香歇,犹忆章台走画辕。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代意二首》是宋代杨亿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短梦残妆惨别魂,
白头词苦怨文园。
谁容五马传心曲,
祇许双鸾见泪痕。
易变肯随南地橘,
忘忧虚对北堂萱。
回文信断衣香歇,
犹忆章台走画辕。
译文:
短暂的梦境,残留着悲伤的妆容,可怜的魂魄被残忍地分离,
年老的头发诉说着苦楚,愁苦的文字在园中哀怨。
谁能倾听五马传递的爱情曲,只有双鸾鸟才能见证眼中的泪痕。
变幻多端的世事,愿意随从南方的橘树,
忘却忧愁,虚对着北堂的萱花。
回文的书信断绝,香味消散,仿佛回忆起曾在章台上行走,观看画辕(战车)的情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为主题,展示了离别、怀旧和对过去的回忆。诗中使用了较多的意象和隐喻,通过描绘短暂的梦境、残留的妆容、老去的头发和愁苦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悲伤和痛苦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五马传心曲和双鸾见泪痕,暗指爱情的悲凉和失散之苦。五马传心曲可能指的是传情的信使,而双鸾则象征着情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离别和失去所带来的伤痛和哀愁。
接着,诗中出现了南地的橘树和北堂的萱花,这些植物被用来隐喻变幻多端的世事。作者希望能够随从南地的橘树,抛却世间的忧愁,虚对着北堂的萱花,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最后,诗中提到了回文的信和断绝的衣香,这些象征着过去的情感和回忆的消散。作者回忆起曾在章台上走过,观看画辕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离别、岁月流转和失去的痛苦和悲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之情。
古今日月,依旧山河。新年佛法,特地干戈。水到沧溟不是波。
向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傥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冥。
决烈修真,殷勤办道,万缘识破皆空。太虚鼎内,默默养和冲。一颗灵珠灿烂,光辉似、月射千峰。长春景,五云台上,芝草吐香风。这些微妙理,有缘端的,千里相逢。纤尘不染,清净是真功。日用头头不昧,超生灭、法界难笼。还能此,逍遥自在,处处是仙宫。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
秉彝好德性弥天,一见圣人皆勃然。可惜欲心胶一世,无能期月况三年。
万两黄金也消得,道人有甚相交涉。家中祖代没分文,广度河沙三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