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
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调弘农尉,以忤观察使,罢去。寻復官,又试拔萃中选。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得侍御史。茂元死,来游京师,久不调,更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府为判官,亚谪循州,商隐从之,凡三年乃归。茂元与亚皆李德裕所善,绹以商隐为忘家恩,谢不通。京兆尹卢弘正表为府参军,典笺奏。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弘正镇徐州,表为掌书记。久之,还朝,復干绹,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剑南东川,辟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府罢,客荥阳卒。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廷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今合编诗三卷。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生元和八年,大中十二年卒(据冯浩《玉谿生年谱》及岑仲勉《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所推定。)补诗一首。
《代应》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意玄妙,通过对银汉(即银河)与红墙、卢家白玉堂、王昌等事物进行对比,揭示了人事变迁的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中描述了银河是一道红墙,将卢家白玉堂与其隔开。卢家白玉堂是指王昌的宅邸,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红墙与白玉堂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富贵与平凡之间的差异。作者调侃地说,谁能与王昌传递信息,都知道他有一对价值连城的鸳鸯宠物,暗示了王昌的富有和奢华。
诗中的“银汉是红墙”意味着人们常常会被幻觉所迷惑,现实与虚幻、美好与残酷交织在一起。作者以银汉代指红墙,折射人们对幻想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以凄凉诗情,通过对红墙、白玉堂和鸳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贵世家的批评和对现实世界的迷茫和疑惑。李商隐在诗中通过描绘红墙与银河的对比,揭示了人事易变、富贵不长久的道理,对于尘世俗世的虚幻和无常充满感慨和警醒。
中文译文: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
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赏析:
《代应》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触动和思考。通过对银汉、红墙、白玉堂和鸳鸯的描绘,反映了社会上富贵与贫苦之间的不平等和情感的冷漠。
诗人通过对银汉的赋予“红墙”这个隐喻,传达了妖冶和虚幻的感觉。红墙在文化上通常表示富丽堂皇的高处,但在这首诗中,诗人选择将银汉形容为红墙,暗示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线模糊。诗人用这种幻想和虚构的手法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疲倦和对权贵阶层的批评。
诗中最后提到的三十六鸳鸯,象征了权力和财富的集中。诗人用王昌拥有的三十六对鸳鸯来揭示他的财富和地位,暗示了富贵的虚无和安逸的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对幻想与现实的对比,传达了人事易变、现实又无常的深刻道理。它既有着对人情世故和社会现象的揭示,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迷惑和对富贵虚幻的反思。
故山无期大刀头,黄尘溽暑未罢休。步云之篇忽我投,便见冰玉悬清秋。顺兴山川甲闽瓯,无风万壑松飕飕。步云之人人品优,御风御寇真其俦。仙人乘槎凌斗牛,回环十见天星周。猿鹤忽惊空蕙帐,周家正要磻溪望。
贵邑清风满,谁同上宰心。杉松出郭外,雨电下嵩阴。度雁方离垒,来僧始别岑。西池月才迥,会接一宵吟。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莫向尊前惜沈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仙苑蟠桃不老春,三千年实荐芳新。锡开王母瑶池宴,满簇金盘寿圣人。虽云绝品,未足为珍。幸有菩提真妙果,年年同献佛生辰。
东骛并偏门,篮舆兀睡昏。纺灯穿壁罅,吠犬闯篱根。久客悲行役,清愁怯梦魂。余生犹几出,回首付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