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淡黄柳》

空城晓月。
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作者介绍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噩,高宗绍兴进士,歷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爲老夫听爲韵奉别沔鄂亲友》)。孝宗淳熙间客湖南,识闽清萧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与白石洞天爲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其卒年约爲宁宗嘉定十四年。夔诗词均自成一派。诗格秀美,爲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繫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干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淡黄柳·空城晓月》是宋代姜夔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空城晓月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旧时光的怀念和寂寥的感受。

译文:
淡黄的柳树轻轻摇曳,
空城中的明月照耀着。
微风吹过垂柳成行的街道,
骑马的人身穿单薄的衣衫,寒意袭人。
我看遍了那鹅黄色和嫩绿色,
它们都是我熟悉的江南旧时景象。
这里寂静而空荡,
明天又是寒食节,寒意更浓。
我强忍着心中的伤感,
带着酒,回到那座小桥边的住宅。
我担心梨花将全部凋谢,散落一地秋色。
燕子飞过来,
询问春天在哪里,
只有池塘静静地泛着碧绿的颜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空城和明月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中。诗中的空城象征着人去楼空的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明月的光辉照亮着寂寞的街道,与孤独的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垂柳、鹅黄和嫩绿的描绘,勾勒出江南的独特风景,也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寒食节和梨花凋谢,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逝,以及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无奈和悲伤。最后,燕子的问句和池塘碧绿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的永恒存在,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传递出一丝希望和宁静。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寂寥境遇的感受。姜夔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无常和人生的离别。同时,诗中的寂静和孤寂也呼应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这首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刻画了一幅江南旧时光的画卷,并在寂静中唤起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思索和珍惜。

  • 《幽居述事》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 《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 《芭蕉花》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 《赠相士王秀溪》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 《次韵政老夜坐有怀》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