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识丹青意,凭栏试解潮。
烟云朝起陆,汀渚暮生潮。
山卓数枝笔,天横一幅绡。
霞收红晕浅,溪褪绿痕消。
个裹风烟冷,于中景物饶。
飞黄凌翠阁,寒碧瞰红桥。
酒尽香凝瓮,诗成锦掣标。
朱衣扶客醉,翠袖殢人娇。
屏帐接千里,画图连九霄。
长风来水尾,斜日转山腰。
赤脚支筇稳,苍头控马骄。
老臣今已矣,儿女总金貂。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丹青阁》是宋代华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不了解丹青的深意,凭栏杂想起潮水。
烟云朝上升到陆地,汀渚暮潮水生起。
山峰像几支画笔,天空横铺一幅细腻的画。
霞光收敛,红晕浅淡;溪水渐退,绿痕消散。
个中的景物被风烟所包裹,使得景象更加冷峻,但其中却充满了美。
飞黄轻盈地越过翠色的阁楼,寒碧色的桥梁映入眼帘。
酒已经喝尽,香气凝结在酒瓮上;诗已经完成,锦绣展示在挂帘上。
朱红衣袖扶着醉客,翠绿袖口藏着娇人。
屏风上绘制着千里之外的风景,画图能够延伸到九重天空。
长风吹过水尾,夕阳转过山腰。
赤脚行走稳定如支筇,苍头控马显得骄傲。
老臣如今已离世,儿女们都成为贵族。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丹青阁为背景,以描绘丹青阁中的景物和场景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对丹青的意境和深意感到困惑,但他凭栏观潮,试图通过对潮水的感受来解开这个谜团。他在朝上升的烟云和暮生的潮水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和永恒的律动。
诗中描绘了山峰如画笔、天空如画布的景象,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感觉。红晕的霞光逐渐收敛,绿色的溪水痕迹渐渐消失,景色渐渐被风烟所覆盖,给人一种冷峻而又富有韵味的感觉。
诗人以飞黄凌翠阁、寒碧瞰红桥来形容景色的美丽和壮观。这些景象使诗人感到热情和兴奋。
诗人通过描绘酒尽香凝瓮、诗成锦掣标来表达自己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成就。他通过酒和诗的比喻,把艺术创作和美的表达联系起来。
诗中还描绘了扶醉客的朱红衣袖和藏娇人的翠绿袖口,给人以温馨和婉约之感。
屏风上绘制的千里风景和能够延伸到九重天空的画图,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末描写了长风吹过水尾、夕阳转过山腰的景象,以及赤脚行走稳定如支筇、苍头控马骄傲的形象,寓意着诗人对人生的坚定和自信。
整首诗以丹青阁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艺术创作和人生的美好与壮丽。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艺术创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一岁犹未满,九泉何太深。唯馀卷书草,相对共伤心。
谢公故事常携妓,白傅高年自唱歌。更假红妆知有意,欲添尊酒十分多。
珠络玲珑,罗囊闲斗,酥怀暖麝相倚。百和花须,十分风韵,半袭凤箱重绮。茜垂西角,慵未揭、流苏春睡。熏度红薇院落,烟锁画屏沈水。温泉绛绡乍试。露华侵、透肌兰BC39。漫省浅溪月夜,暗浮花气。荀令如今老矣。但未减、韩郎旧风味。远寄相思,余熏梦里。
解舞清平乐,如今说向谁。红炉片雪上钳锤。打就金毛狮子、也堪疑。木女明开眼,泥人暗皱眉。蟠桃已是著花迟。不向春风一笑、待何时。
霅川今是辋川图,城郭中藏十顷湖。空说侯门深似海,得如簿领一亭无。
密雨随风,昨来一夜檐声溜。奈何孱愁。官路梅花瘦。赋得多情,怕到春时候。如今一病非因酒。试问君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