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
时危思报主,穷极待呼天。
归梦先湖外,离情到酒边。
晚来风更恶,舟卧不成眠。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丹阳湖阻风二首》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意:
在诗中,作者描绘了自己老去但内心仍然坚强的形象,他写诗成了喜悦之事,甚至让他欲颠。然而,当时正值时局动荡的时期,作者忧心忡忡,思考如何报效国家。他感到自己处境艰难,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只能仰望天空寻求帮助。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作者思乡的梦境,但他的离情和寂寞只能通过饮酒来缓解。晚上来临时,风势变得更加凶猛,让他无法在舟中安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第一句“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展示了作者在年老时仍然保持着坚强的心态,并且对自己创作的诗歌充满了喜悦之情。第二句“时危思报主,穷极待呼天”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感。接下来的两句“归梦先湖外,离情到酒边”描绘了作者思乡的梦境和对离别的伤感,同时表现了他通过饮酒来排遣寂寞和痛苦。最后两句“晚来风更恶,舟卧不成眠”通过描写夜晚的风势变得更加猛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无法安睡的困扰。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年老时依然保持坚强心态,对自己的创作充满喜悦,但同时也面对时代的动荡和个人困境。通过描写梦境和饮酒,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离别的伤感。最后,诗中的暗示和隐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困扰。整首诗既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