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到巴川县日炽不可行遂留宿用明复留题韵》

避暑巴川馆,凭栏瞰水濆。
马牛纷浴汗,鹅鸭乱翻纹。
潦浊难为鉴,天昏不辨云。
清泉何处是,一卓饭吾军。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到巴川县日炽不可行遂留宿用明复留题韵》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作品,描绘了他到达巴川县避暑馆时的情景。诗人凭栏远眺,眺望着水面的波澜。炎热的天气使得马牛纷纷冲入水中,纷纷浴汗,而鹅鸭在水中翻动身姿,激起了层层涟漪。然而,水面的湍浊使得景色难以辨认,天空也因为昏暗而无法看清云彩。诗人追问清泉的所在,寻找一处可以安顿自己的地方。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一顿饭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巴川县的景色,展现了夏日的炎热和清凉之间的对比。诗人以水面、马牛、鹅鸭等形象来表达自然景观的变化,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通过对水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清泉的渴望和对湍浊景象的不满,呈现了一种对清凉和舒适的向往。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凸显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诗人对清凉和宁静的向往,同时也折射了对现实生活中物质需求的追求。这种写景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读者可以在诗中感受到夏日的炎热和对避暑的渴望,同时也引发对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 《夜坐看月》

    春夏季孟间,草木蔽山骨。青苍霭芳华,烟霏相出没。适从忧患场,观化超理窟。无心岫间云,有定水中月。我方意如如,谁尚书咄咄。

  • 《三月六日中宫生辰二府例以前四日就孤山四圣》

    东华正踏软红尘,却趁西湖祓禊辰。历似明天时令正,春逢闰岁物华新。流连花柳输豪侠,判断湖山愧隐沦。尚拟鸣銮一游豫,还陪英衮奉严宸。

  • 《送李致远安远簿二首》

    与我迭知已,喜君初得官。时来宁论晚,身健莫辞难。访雪牵魂梦,停云寄肺肝。斯文元气在,努力好加餐。

  • 《喻时》

    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讵知行者夭,岂悟壮者衰。区区未死间,回面相是非。好闻苦不乐,好视忽生疵。乃明万物情,皆逐人心移。古今尽如此,达士将何为。

  • 《再和制帅》

    丘园养浩久怀安,忽侍天威咫尺间。草制方观周诰命,筹边聊重蜀江山。搏风已激三千水,掣电终归十二闲。天遣词人来作牧,勒铭重刻剑门关。

  • 《和铁厓《西湖竹枝》

    云髻高梳鬓不分,扫除虚室事元君。新糊白纸屏风上,尽画蓬莱五色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