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澄不动,山色浸分明。
噪晚鸦寒甚,窥鱼鹭瘦生。
人家江阁好,天下钓翁清。
想此幽居者,何知有利名。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道傍水阁》是宋代诗人姚勉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冷漠。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道旁的水阁,江水一派澄澈静谧,山色映照分外明亮。黄昏时分,寒鸦嘈杂的叫声愈发凄凉,窥视下,鱼儿和鹭鸟的生活显得十分瘦弱。
这江边的阁楼真是美丽,在天下间隐士中也是清幽无比。然而,那些忧心忡忡追逐名利的人们,又能体会到这样幽静的生活的乐趣呢?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水阁、江水和山色,展示了一幅美丽宁静的画面。作者以鸟鱼的形象,表达了世俗繁忙与隐逸宁静之间的对比。寒鸦的叫声和窥视下的鱼鹭形象,强调了世间纷扰与追逐名利所带来的痛苦和瘦弱。与此相对应的是,水阁和江水山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向往的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推崇,认为这种清幽的生活胜过世间的名利追求。作者对那些忙于追逐功名的人们表示质疑,认为他们无法体会到隐居生活的真正价值和乐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和世俗名利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追求名利与追求内心平静之间的思考,呼唤人们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追求的真正意义。
鸭陂清浪撼城隅,此地班春忝细书。琪树老来抛禁省,玉绳低处认皇居。君轩恋结萧萧马,客素愁凭六六鱼。相阁裁章怜旧物,为曾簪笔从雕舆。
路隔千里遥,人经十年别。音书久不至,芳草又还歇。青山天外尽,白鸟烟中没。此夕倚江楼,相思心欲绝。
至乐存要眇,失易求之难。昔从周道衰,畴人旷其官。声律久无师,文字多缺漫。仁皇闵崩坏,广庭集危冠。纷纭门笔舌,异论谁能殚。或欲徇陈迹,竅厚潜锼剜。或欲立私意,妄取旧史刊。古今互龃龉,大抵皆欺谰。景仁信其说,墨守不可干。贱子欲面从,谁与换胆肝。必求此议决,深谷
水星之精天上游,春风岁岁苍龙头。偶然根叶著下土,散作人间百花树。莫疑君家此花无种生,定是天上苍龙精。白玉之趺青玉簇。开花既奇成又速。三年方骇大如林。五年已见高逾屋。我来吟作书林花,烟尘万卷重抽芽。君家原不孝义种,自来青州丞相家。为君出芝草,芝草那能千日好。
殿内一处起金房。并胜余人白玉堂。珊瑚挂镜临网户。芙蓉作帐照雕梁。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风前花管扬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曲中唯闻张女调。定有同姓可怜人。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妾门逢春自可荣。君面未秋何意冷。
客至那容懒,牵筇入翠萝。山光知雨过,野色见秋金。妙语时相夺,微吟只自哦。吹埙来独晚,此日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