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荷香净,步屧柳阴湿。
欲写情郁陶,翻引兴萧瑟。
瞻望堂中人,玉色而山立。
六学妙经纶,未试百之一。
身存天下望,身没海内惜。
此道会谁传,丹青但陈迹。
楼边好山近,竹底凉风入。
两鹤韵亦高,导我转湖侧。
独游何太清,滞念亦可释。
门关莫返锁,愿言日散策。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到城南园瞻南轩先生遗像》是宋代诗人王炎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进入门前有清香扑鼻,踏步经过柳树的阴影,湿润凉爽。
欲表露内心的情感,却引发了悲凉的情绪。
凝视着画像中的先生,面色如玉,犹如山峰耸立。
他精通六经,博学多才,但只是尝试了百分之一。
他有着天下的期待,却在海内逝去,令人惋惜。
这种学问之道会由谁传承下去?画上的纹理只是陈迹罢了。
楼旁的美丽山峰近在眼前,竹林中的凉风吹入。
两只鹤也在高处鸣叫,引导我走向湖畔。
独自游走,内心变得清明,困扰的思绪也得到了放松。
门不要再锁上,希望有一天能够自由地行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园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先生的怀念之情。诗人描述了进入园中的景象,描绘了清香和柳树的阴影,营造出静谧而凉爽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诗人欲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却引发了悲凉的情绪。他凝视着画像中的先生,形容其面色如玉、威严如山,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和赞美。诗人称先生精通六经,博学多才,但感叹他只是尝试了百分之一,突显了先生的渊博才华。
诗人对先生的逝去感到惋惜,他有着天下的期待,却在海内去世。这种遗憾和怀念在诗中得到了表达。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种学问之道会由谁来传承下去?他对后人能否继承先生的学问表示担忧。
诗中还描绘了园中的自然风景,楼旁美丽的山峰近在眼前,竹林中的凉风吹拂,展现了诗人游园时的心境。两只鹤的鸣叫引导着诗人,使他转向湖畔,给人一种宁静和启迪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门不要再被锁上,希望自己的思绪能够自由地散发出来,表达了对自由和开放的向往。
整首诗以对逝去先生的怀念为主题,通过描绘园中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先生的敬仰、对学问传承的担忧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百人聚处小喧阗,析到秋毫似计然。见说天公还掠剩,鹄形怀宝度饥年。
王屋山高无猿猱,下有黄河水滔滔。天坛半夜见海白,光动古邑鸡先嗥。鸡先嗥,绝吠獒,岩居林栖吏莫搔。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闻君今去将效陶,县前种柳芟蓬蒿。不问公田问民俗,民安事简教儿曹。河南太守喜恺悌,如此可以无厌劳。
北风吹云云四幕,岁尽穷阴苦寂寞。忽闻有客来大鄣,清姿绝尘立野鹤。大鄣山客性耽古,开缄发箧光煜?龠。夏王九牧铸黄金,大泽深山远不若。于阗雁肪截昆吾,饕文如发双龙攫。丰隆煽火天公下,紫烟飞尽粉骨薄。锦缥细展墨花翻,河东二柳敦煌索。会稽内史十五字,崩崖断石压秘阁
紫云团影电飞瞳,骏骨龙媒自不同。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层城迢递入云赊,处处春风面面花。长乐钟声催漏箭,新丰树色拥行车。妖姬舞榭留明月,贵主妆楼结绮霞。日莫芗尘连九陌,鸾舆传幸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