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组边亭畿甸来,且将白发共徘徊。
去年亭下花何在,日夜胡尘不得开。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悼乱》是一首宋代晁说之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乱世的悼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解组边亭畿甸来,
且将白发共徘徊。
去年亭下花何在,
日夜胡尘不得开。
诗意:
这首诗以边亭畿甸的解组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悲伤和无奈之情。诗中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沧桑,作者与同伴一起徘徊,彼此分享着白发的苍凉。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亭下的花儿已经不再开放,因为胡人的尘土遮蔽了光明和希望。
赏析:
《悼乱》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悲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描绘边亭畿甸的景象,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乱世之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和无常的变迁。诗中的白发象征着时光的痕迹,诗人与同伴共同面对着岁月的无情,彼此间的徘徊表达了对彼此的理解和共鸣。
诗的后两句则通过描写亭下花儿的凋零和胡尘的遮蔽,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乱世的无奈。亭下的花儿曾经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然而现在已经不再开放,被胡人的尘土所掩盖。这种景象象征着乱世的黑暗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悲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乱世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仆云月未落,或谓夜过半。晓眠我正浓,漫漫何时旦。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当空巧结玲珑帐,著地能铺锦绣裀.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
天上星杓春又到。应律管、微阳已报。暖信惊梅早。昨夜南枝,先得芳菲耗。迟日瞳胧光破晓。馥绣幄、麝炉烟袅。为寿金壶倒。四坐簪缨,共比松筠老。
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夫归恩情重,怜欢故在旁。
潇湘绿玉昆仑石,移向高堂之素壁。四座凉风带雪吹,半窗疏雨和烟滴。九疑梦断瑶瑟寒,贴云影落双飞鸾。霓旌掩冉欲归去,美人持赠青琅玕。也曾拂拭苍苔色,坐弄参差楚天碧。曲终日暮山鬼啼,自写幽情寄相忆。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