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道出建春门,同入西都四见春。
谁谓回头隔存没,断肠今作独归人。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悼亡九首》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悼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嵩阳道出建春门,
同入西都四见春。
谁谓回头隔存没,
断肠今作独归人。
诗意:
这首诗词以嵩阳道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已故亲人共同经历的场景。他们曾一同进入西都,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然而,现在亲人已经离世,作者感到无法回头再与他们相见,这使他的心如断肠一般。他现在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人。
赏析:
《悼亡九首》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离世的悲痛之情。诗中的嵩阳道和建春门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和转折点。西都代表着人世间的繁华和美好。通过描绘亲人的离世和自己的孤独,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中的"回头隔存没"一句,表达了作者无法再与亲人相见的遗憾和无奈。"断肠今作独归人"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感。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深深的哀思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亲人离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孤独。它让读者在感受到作者的悲伤和思念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美哉洋洋清颍尾,西通天邑无千里。舸艤大艑起危樯,淮颍耕田岁收米。茫茫陂泽带平原,古时沟涧还相连。昔人屯田戍兵处,今人阡陌连丘墓。今年雨足种麦多,北风吹叶鸣空柯。高城回望郁嵯峨,丰年闾井闻笙歌。河边古堤多老柳,去马来船一回首。百年去住不由人,岁暮天寒聊饮酒。
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瑶台不怕雪霜寒。
山村松树里,欲建三层楼。上层以静息,焚香学薰修。中层贮书籍,松风鸣飕飕。右手净名,左手持庄周。下层贮妓乐,置酒召冶游。四角散名香,中央发清讴。闻歌心已醉,欲去辖先投。房中有小妓,其名唤莫愁。七盘能妙舞,百啭弄珠喉。平时不见客,骄贵坐上头。今日乐莫乐,请出弹
已作归心即自宽。
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一片潮声下石头,江亭送客使人愁。可怜垂柳丝千尺,不为春江绾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