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沈埋向九泉。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悼亡三首》是宋代梅尧臣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从来都有长短之别,我怎敢质问苍天。见过许多人间妇女,没有人能及美丽且贤良。假设愚昧者能够长寿,为何不借用他们的岁月。我宁愿将这无价之宝,埋葬在九泉之下。
诗意:
《悼亡三首》通过对人生短暂和死亡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人的哀悼之情。诗人认为人生有长短之别,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因此他不敢质问上天为何如此安排。他在人世间见过许多妇女,但没有一个能够与美丽和贤良并存。诗人用假设愚者能够长寿来表达他希望能够借用他人的岁月延长生命的想法。最后,他宁愿将自己的宝贝埋葬在坟墓里,永远沉睡在九泉之下。
赏析:
《悼亡三首》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悼念之情。诗人通过对人生短暂的认知,以及对美丽和贤良难以并存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他的假设愚者长寿的想法,折射出人们对于延长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宝贵之物的舍弃,愿将其永远埋葬在九泉之下,表达了对逝去者的深深哀思。整首诗以简练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珍惜和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君家宝砚多奇古,一一玄圭与苍璧。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证西来因。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茹藜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
寂寞俱不偶,裹粮空入秦。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
官航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折腰竟辞彭泽米,攒眉宁种远公莲。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伟。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
春衫细薄马蹄轻,一日迟迟进一程。野枣花含新蜜气,山禽语带破匏声。垂鞭晚就槐阴歇,低倡闲冲柳絮行。忽忆家园须速去,樱桃欲熟笋应生。
鬻筴飞刍瘴海濒,扇遮不断庾公尘。而今更遣兼琛节,羞写冰衔寄故人。
风露临虚阁,应涵秋气清。一山在水次,终日有泉声。响迸僧钟落,寒兼客枕生。中宵满栏月,都作玉琴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