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寂千人只磬声,翚飞楼观映山青。
世间役役谁知梦,林下高人眼独醒。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到雪峰》
朝代:宋代
作者:陈宓
《到雪峰》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雪峰的景色和寂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忙生活的反思和对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幽寂千人只磬声,
翚飞楼观映山青。
世间役役谁知梦,
林下高人眼独醒。
诗意:
《到雪峰》以雪峰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种宁静和超脱尘嚣的境界。诗中通过对磬声、楼观和林下高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忙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心灵自由和清静的追求。诗词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与自然相融合,超越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雪峰为背景,通过描绘幽静寂寥的景象,强调了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重要性。诗的前两句描述了雪峰上只有磬声回荡,没有其他声音,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磬声的回响是寂静中唯一的存在,强调了雪峰的幽寂和清静。接下来的两句以楼观翚飞、映照山青为描写,意味着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灵可以自由翱翔,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疑问和对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作者认为,世间的人们被琐碎的事务所困扰,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内心的梦想和渴望。只有在林下的高人,才能够保持清醒的眼睛,洞悉世俗的虚妄,寻求内心的自由与超越。
这首诗词通过对雪峰景色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宁静和超脱的追求。它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东方龙君降灵女,腾飙曳烟轧腥雨。扑花扫海神为悲,玉帝封为九河主。贝宫铜龙刺云滑,彤台斗玉蛟柱八。琼丝络凤骑紫霞,金帖珑珑水晶袜。鳌头牵波月簌漉,翠幄银屏沓珠屋。倒窣天瓢浇火龙,九点齐州一时绿。挝钟欢饮邀万年,花宫盘盘象青天。湘妃献乐鼓冰弦,下窥四海销氛烟。
不寻铜鼎不求丹,从许琉璃碎旧盘。阿母堂前几春梦,耳边犹听玉笙寒。
登临遐眺,叹当年、一夜朔风狼藉。石塔镇南人共怒,怒气上轰霹雳。废苑荒凉,粉墙颓圮,万事空陈迹。阙庭何在,钟声敲断岑寂。闻道十里西湖,荷花香里,歌舞成悲戚。湖上有山山有恨,应恨旧京永隔。秦老和□,贾生罔上,后世见之方策。兴亡回首,暮烟衰草凝碧。
翁年六十九,大郎才得孙。五行不孤亢,停当乾与坤。于焉观于穆,孝悌天已根。贤愚一任汝,鞠育推予恩。我观人祖心,恨不见曾元。曾元日以远,多至昧厥源。惟有眉山家,颍弟坡为昆。庆图挂高堂,幼幼而尊尊。代昌贤才出,根硕枝叶烦。愿是我家儿,庶几大吾门。
草草穿银峡,崎岖路未谙。傍山为店戍,永日绕溪潭。烧地生芚蕨,人家煮伪蚕。翻如归旧隐,步步入烟岚。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