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禽悲噪白云边,人到天台古洞天。
点化春愁三月暮,唤回晓梦五更前。
有如捣药璫璫响,非杵非舂自戛然。
毛羽也知仙可学,声声要结炼丹缘。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捣药禽》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禽悲噪白云边,
人到天台古洞天。
点化春愁三月暮,
唤回晓梦五更前。
有如捣药璫璫响,
非杵非舂自戛然。
毛羽也知仙可学,
声声要结炼丹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寻仙之旅的场景。灵禽在白云边上悲鸣,人们来到天台上的古洞天。在这里,他们通过触动春天的忧愁,点化内心,使得晓梦能在五更之前回归。捣药的声音回响不断,但并非是用杵子或者舂臼敲击的声音,而是自然而然地响起。就连羽毛也知道仙人的学问,每一声都意味着结缘炼丹之路。
赏析:
《捣药禽》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奇妙的仙境。诗中的灵禽悲噪白云边,给人一种幽静而神奇的感觉,仿佛是进入了一个与尘世不同的境界。天台古洞天象征着仙人居所,是一个修炼的圣地。诗人通过描写人们点化春愁,唤回晓梦的过程,表达了对修仙之道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的捣药璫璫响声,形容起来既有节奏感又有神秘感,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古老的仙人秘术。这种捣药的声音并非通过人工敲击产生,而是自然发出的,这也暗示了修仙之道应该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
诗的最后两句"毛羽也知仙可学,声声要结炼丹缘",表达了诗人的意愿和追求。羽毛也能体会到修仙的重要性,每一声捣药声都是炼丹之路上的一次结缘,是修仙之道的一个重要环节。
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仙境和修仙之道的向往。通过描写诗中的景物和情感,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引发人们对修仙之道的思考和探索。
松窗永日度冰颸,坐觉清阴寸寸移。境静故应閒可乐,形臞犹有闰相随。尘埃末路思千里,风露何年饱一枝。百岁穷通吾自了,闭门长咏子桑诗。
杖屦东风欲滥巾,小舟重泊一亭春。醉看梅月无新语,老与溪山作故人。意气不惊双白鬓,功名忍负百年身。我来又续题诗柱,敬为刘郎细拂尘。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空馀图谍在,不复启佳城。
难得雪成持,不标风无赖。生来避闹蓝,行不超色界。
满甑熟炊无米饭,半途长接不来人。但持此语诸方去,博得知音一笑新。
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一水楼台开晓镜,万山花木领先春闱。雪中便有回舟兴,林下岂无烧笋时。莫待东风吹柳絮,眼穿笼鹤绕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