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祷雨阳山》

所以登山不惮烦,为藏云气达泉源。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

作者介绍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祷雨阳山》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渴望,以及他对雨水带来的滋润和生机的期待。

诗中的"登山"象征着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行动,诗人并不因困难而感到烦恼,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藏云气达泉源"表明他希望通过登山来接近云雾弥漫的泉水源头,进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诗中提到的"多峰"和"千岩秀"描绘了群山的壮丽景色,诗人认为这些壮丽的景色并不是为了炫耀而存在的,而是为了引领人们进入更加广阔的自然世界。"一线才通万壑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一条线索,即一种领悟或体验,来贯通整个自然界。

诗人呼吁在这个时刻,应该及早翻动水盆,即期盼雨水的降临,以滋润大地,为生命带来新的希望。他认为在悬崖峭壁的高处,只有祈求雨水的来临,才能真正使这片土地变得肥沃。他认为雨水的降临是一种宝贵的恩赐,能够滋养大地,给人们带来福祉。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他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对丰沛雨水的渴望,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祈愿。这首诗深情而含蓄,意境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 《为建平詹使君赋山泉》

    秋风慄憀宋玉宅,湍波磕涌三闾祠。行人莫蚩我邦陋,离骚千古芳菲菲。使君玉立笋班上,得州如斗不薄之。冠峨切云佩陆离,欲与二了论襟期。官居仿佛蓬岛似,翠雾白云山四围。向来专怀须岩壑,爱此線溜来逶迤。搜岩剔薮作幽事,便有一派银河垂。酿泉为酒旨且冽,环滁之乐同一时。

  • 《苦旱二首》

    垅上痿人卧槁苗,频年郡国诉诸朝。雨师不为苍生起,只纵晴虹作旱妖。

  • 《句》

    柳老抛绵后,梅酸着骨时。

  •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

    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 《赠富公》

    师年过七十,万事总无心。猿鸟窥禅性,鱼龙避梵音。烟消香篆冷,霜入鬓根深。手种庵前树,苍苍十丈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