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暑逾秋骄未尽,万物皇皇久焦窘。
大雨一沛天地凉,星斗明焕草木润。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得雨偶书》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诗意表达了夏季的酷热已经过去,秋天的骄傲已经来临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夏季的万物因长时间的干旱而焦黄干燥的状态,然而一场大雨降临后,天地变得凉爽,星斗璀璨,草木焕发生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转折和变化的美妙。首先,夏季的酷暑逐渐过去,秋天的骄阳已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转变在诗中通过"夏暑逾秋骄未尽"的描述展现出来,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变化。
接着,诗人以"万物皇皇久焦窘"的描写,表达了夏季长时间的干旱和炎热,使得大地上的万物都变得干涸焦枯。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
然而,转折发生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大雨一沛天地凉,星斗明焕草木润"。这场大雨使得天地间的温度骤降,给人带来了清凉的感觉。同时,星斗的光芒也因雨后的洗礼而更加明亮,草木也因得到水分的滋润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夏季转秋季的变化和大雨带来的清凉与滋润。在干燥炎热的夏季之后,大雨的降临给人带来了喜悦和希望,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的韵律和生机。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妙变化,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
层层得好山,是处足饱看。君真乐山者,心地尤平宽。生长山水县,惯见青巑岏。筑室欲饫赏,凭虚著危栏。天亦遂君意,俾君老其间。场屋早得名,晚始就一官。官又不得进,甘心乐瓢箪。官少家食多,知更几暑寒。朝见山岚高,暮喜山云还。山气日夕佳,秀色几可餐。晴雨各变态,雪月
槎牙高树萧梢竹,绝岛风烟开短轴。更烦点笔作衰翁,啸月吟风饮山渌。
飞鸣屋上鸟,入我梦中听。迟明月方昃,平晓风更静。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身如走空尘,南北了不定。
群阴彫品物,松柏尚桓桓。老去惟心在,相依到岁寒。霜严御史府,雨立大夫官。牺象沟中断,徽弦爨下残。光阴一鸟过,翦伐万牛难。春日辉桃李,苍颜亦预观。
蜀道易,易于履平地。蝉噪入云树,风开无主花。
胡笳吹断朔风起,霜结层冰断辽水。杀气横空月上迟,草色萧瑟边风悲。万里征夫齐怅望,操兵初入沙场广。将军樊哙勇敢儿,肉食万里班超相。天兵乘障驱貔貅,宝剑欲断单于头。轻生百战百胜罢,塞原积骨谁能收。至今唯有关山月,乐府声中愁不绝。